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实践性探索

2014年03月17日 10:25石家庄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3月17日消息: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大批历史风貌建筑更是天津建筑文化遗产中的瑰丽明珠。众多的历史风貌建筑承载了近现代中国发生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天津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和厚重久远的历史文脉,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因而,天津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任重道远,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力量将继续高度融合,形成整体力量,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历程中大有作为。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概况

  天津是中国4大直辖市之一。自隋唐、宋辽时期起,天津地区开始出现规模化建筑群。目前,天津建筑活动的最早实物为重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独乐寺。明永乐二年(14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自己南下夺取政权之事,赐名“天津”即天子的渡口,由此开始了天津城市的历史。

  天津城市发展经历了明清古城、九国租界、北洋新区、三环布局等阶段。城市特殊的发展历史,为天津带来丰富的建筑遗产,使其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这些遗存的历史建筑林林总总,跨越千余年历史,涵盖多个领域,类型齐全,特色突出。

  一是20世纪遗产数量占到8成,其中6成为1900 1937年所建,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封闭形社会向现代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轨迹,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建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演进历史,具有较大的文化遗产价值。

  二是建筑的群区性明显,包括解放北路一带的金融建筑、和平路、估衣街、古文化街一带的商贸建筑以及河北区“一宫”、河西区大营门、和平区五大道及中心花园等地区的居住建筑。

  三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技术与西方社会基本同步。如英租界新区(即现在的五大道地区)基本按照“花园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形成了具备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居住环境的高级居住区,那里与封闭的中国传统生活大相径庭,同时带来了迥然不同的城市空间。

  四是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多样。中国传统建筑、欧洲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现代建筑、各国民居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交相辉映,形成天津独特而又丰富的城市空间和景观。

  五是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特色突出。中国与世界的建筑技术充分交汇,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建造技术。

  六是建筑内涵和人文资源丰厚。近代中国给天津留下了珍贵的遗迹,近代有200余位名人政要曾在天津留下了寓所、足迹和故事。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实践

  建筑遗产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资源与无形人文资源集于一体的历史遗存,既是天津的宝贵财富,也得到了政府和民间多方面的保护。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尤其是2005年,天津市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对受保护的历史建筑赋予了“历史风貌建筑”的法定名称。近年来,天津市依据《条例》规定,先后确认了877幢、126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并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对877幢建筑建立了基本档案和安全档案,对679幢建筑建立了保护图则,整修了310幢、66.53万平方米建筑,解除了安全隐患;腾迁了80余幢建筑;有775幢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并有115幢作为展览馆类和商业类对外开放和经营。8年的实践,从2005年静园的腾迁整理到今天五大道试验区的整理,天津市在五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建立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

  1.明确保护原则。在历年的保护实践中,天津市十分注重对国内外先进保护理念的吸收和借鉴,并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保护理念——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保护优先”即始终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置于首要位置,是我们从事保护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原则,绝不动摇。“合理利用”就是将历史风貌建筑看作“活化”的历史载体,对其历史上的使用形态进行延续复原或局部再现。“修旧如故”是对“修旧如旧”理念的量化,其关键在于“故”的界定。天津市认为“故”是历史风貌建筑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个阶段整体且是健康状态下的原貌,而绝非后来衰败破旧的模样,因此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度”进行修缮。“安全适用”是用技术手段延长其使用寿命,完善使用功能。正在使用的历史风貌建筑与遗址的保护有很大区别,既要保护其历史风貌,也要重视其安全和舒适的使用。目前天津在实践中,将历史风貌建筑划分为三个级别,已进行科学的区别化保护。

  2.构建监管体系。2005年后,天津市相继成立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历史风貌建筑整理责任单位等机构,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形成保护监管工作的完整体系,使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公众四个层面的全方位保护监管结构,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模式。同时,市规划、文物、建交委和国土房管等管理部门,建立了较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市区两级房管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执法队伍,建立建筑档案;每月对全市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例行巡查,重点地区和建筑坚持每周巡查,主要查处擅自拆改、违规装修以及其他各种影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行为。

  (二)建立适用的技术集成体系

  为确保建筑物安全、可持续,同时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天津市将先进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安全适用的技术集成。

  1.挖掘天津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天津市按照“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标准,在历史建筑的修复中,尽量采用当地适用的传统技术;组织人员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在大量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工艺技术手册》;拍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传统施工技术的资料片,以天津现存历史风貌建筑典型的拱券、口套、檐线、墙体装饰、柱式等为原型,按照原尺寸、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通过原型复制的方式,再现传统工艺技术,并用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从业技术人员及工程技术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目前,天津市已完成10个类型、15个示范案例的制作,主要包括墙体砌筑工程、室内灰线、古典西洋柱式、外檐装饰及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中式四合院等。

  2.针对保护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在消防与历史建筑保护、结构防震体系与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的风格、历史建筑中人文历史史料的挖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包括科技部“十一五”重点课题1项、天津市科委重点课题5项,其中有两项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这些成果直接用于保护修缮工程,取得很好的效果。[分页]
  (三)建立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及天津大学等国内外众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天津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在历史风貌建筑的整修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较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借助GIS技术,将全市历史风貌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产权情况、房屋完损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照片等资料纳入地理信息系统并建立数据库,方便网上查询和管理。二是通过建筑安全查勘、消防设施安全查勘等,建立历史风貌建筑基础档案、安全档案;通过实地测绘和资料收集,为每幢历史风貌建筑“量身定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成为保护整修的依据。三是建立建筑和街区价值评估标准,包括现场测绘、构件登记、建筑价值评估和居民调查、历史人文资料挖掘、历史价值评估等内容。四是建立备选建筑价值评估标准。历史风貌建筑是开放的体系,对建成50年以上、符合历史风貌建筑评审标准的建筑建立价值评估标准,凡符合标准的纳入备选库,作为准保护对象。 

(四)建立可持续的整理体系

  天津在实践中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理体系,其成果惠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整理包括保护、利用的各个环节,天津市将之分成单幢建筑和历史街区两种类型。

  1.单幢历史风貌建筑整理一般经历3个步骤。首先是价值评估,包括现场测绘、构件登记、建筑价值评估和居民调查、历史人文资料挖掘、历史价值评估等。其次是建筑整修,按照“修旧如故,恢复原貌,安全适用,有机更新”的原则,进行整修,主要有结构加固、外貌复原、功能提升等。最后是合理利用,整修后的建筑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参考其历史沿革,进行合理利用,并要求其按照《条例》要求,提供向社会展示的场所和内容。如津城静园,整理前共有居民45户,房屋损坏严重,院内环境脏乱,整理完毕后,既改善了原住户的居住水平,又使静园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展示天津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历史街区整理一般经历5个步骤。一是区域价值评估,按照建设年代、历史沿革等进行街区价值评估、建筑价值评估、现状评估和历史价值评估。二是保护规划,按照名城保护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制定

  详细的保护规划和实施规划。三是建筑整修,按照“修旧如故、恢复原貌、安全适用、有机更新”的原则进行整修。四是环境提升,按照保护规划进行环境提升,包括市政设施、绿化、配套公建设施等。五是合理利用,整修后的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利用。

  (五)建立广泛的宣传交流体系

  历年来,天津十分注重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工作宣传及知识普及,通过报刊连载、出版书籍、发行明信片、开办网站等多种途径,深入介绍历史风貌建筑及保护理念,不断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及时更新保护理念,真正打开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窗口。

推荐阅读:

天津:景观坦克竟成为个别游客的“厕所痰盂”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实践

天津:生态环保行动促进会成立

天津:今年严管“绿化违法行为” 擅自伐木要狠罚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