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城口是重庆东北的山区农业县,拥有舒爽宜人的气候条件、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多元珍贵的生物资源、绚丽多彩的特色景观,是集春观花、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的空气清新之地,2013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生态气候明珠”称号。同时,城口作为秦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因此,加强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气候,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以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既是重要政治责任,也是重大历史使命。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合理布局农业、工业、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按照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的思路推进城镇建设,积极引导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有序向农民新村、乡镇场镇、县城和县外转移,腾出更多空间用于维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切实抓好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的建设与保护,大力推进森林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生态系统稳定。
三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决避免走“有污染不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切实提升环境质量。大力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打造天蓝、水净、地绿、宁静的美好环境。
四是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的大巴山盆景之城目标,深入推进新一轮“五城联创”工作,加快拓展县城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生态城市。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乡镇场镇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建设低碳环保的生态乡镇。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坚持以林为主的山地农业发展路子不动摇,围绕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行林畜、林禽、林果、林药等生态复合型产业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推广运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锰钡、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高端发展。建立科学的矿产资源配置机制,有效调控引导矿产资源开发时序和开发强度,构建集约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格局。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坚持把商贸物流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先导性产业,加快转变商贸物流业发展方式,建设秦巴地区区域性边贸中心。大力优化商贸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分布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县、乡、村三级商贸物流格局。加快推进县城核心商圈、乡镇商圈和便民商圈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一批集旅游、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坚持全域旅游发展,实施“一城两带四片”的旅游功能分区,加快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功能。抓好旅游宣传营销,打造旅游品牌,提高城口作为“中国生态气候明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大巴山“心灵牧场·养生天堂”旅游主题形象。
增强生态文明软实力
一是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产业。立足地域文化实际,突出生态特点,彰显文化特色。深入挖掘、保护和弘扬城口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强文物保护,打造具有城口特色的生态、红色、民俗文化品牌。创建一批具有城口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作一批体现城口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夯实生态文化产业基础。
二是培养全民生态意识。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生态科学知识宣传和生态教育,引导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意识,使生态保护和建设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培育和引导人们养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念。
三是完善生态制度。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和生态修复制度,切实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机制建设,特别是要建立严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实施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