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升温 专家建议借鉴国际经验

2014年05月05日 10:09新华网云南频道

中国园林网5月5日消息:建设“国家公园”在中国正成为日益升温的话题和行动。2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依托自然保护区加快国家公园建设。

这场研讨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政府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31个省区市林业部门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与会人士围绕中国建设国家公园交换意见,认为自然保护区最符合国家公园建设条件。

据介绍,国家公园最早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经过140多年的实践,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受到世界各国推崇,成为国际主流的保护地模式。

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为了解决长久以来自然保护区内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借鉴黄石国家公园等国际先进理念和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2007年6月,普达措国家公园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式揭牌,宣告了中国大陆首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这座距香格里拉县城约20公里的国家公园内,有碧塔海、属都湖两大湖泊,另有三块草甸,以及一百多个牧场和周边成片的原始森林。当地村民与普达措国家公园结成利益共同体,从导游、餐饮和生态补偿中受益。

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侯新华说,从2006年试运营到2013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共接待游客6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政府为821户村民社区反哺资金2500多万元,许多村民成了公司员工。

在这座国家公园内,当地村民不但停止了盗伐行为,还相互监督。“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每户每年砍柴都有限定的数量,超过了就要罚款。”国家公园内洛茸村的藏族村民都杰说。

7年来,云南的探索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索出一条国家公园建设的路径。目前,云南已建成8个国家公园,分别是普达措、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高黎贡山、大围山、南滚河、西双版纳和普洱国家公园。

“截至2013年,全省的国家公园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16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2亿元。社区居民不再以打猎、砍树或毁林开荒为生。”侯新华说。

2013年11月,中国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后,许多省份跃跃欲试,提出计划或申请试点。今年年初,湖北省提出神农架等地创建国家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提出,建设一流国家公园。贵州、青海、浙江等地也提出了相关计划。

但多位专家代表在28日的研讨会上提出,在国家公园升温背后,更应从顶层设计着手,厘清概念、明确定位,避免一哄而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说,“一些人把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混淆,但两者的差别在于设立目的是保护还是观赏。美国当时建立黄石国家公园,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建立森林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并未明确禁止建设活动,这与国际通行的国家公园标准不符。”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说。

根据国际公认的概念,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为保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和管理,并适度地利用其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教育、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自然区域。

林业部门认为,对于中国来讲,国家公园是国家自然保护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林业部门建立的各类保护区总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4.8%,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主要依托应当是自然保护区体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华说。

“国家公园并非一个新生事物,有很多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只要抛弃部门利益偏见,共同致力于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很多问题并非难以解决。”马建章说。

推荐阅读:

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青海省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

云南18年探索 鉴黄石模式打造国家公园省

云南:国家级专家相聚昆明探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