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扎根群众 坚持生态为民

2014年05月06日 09:48昆明日报冯显茹

中国园林网5月6日消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对良好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已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和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于民”。

扎根群众,坚持生态为民。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符合昆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解决突出环境难点问题为重点,只有扎根群众,坚持生态为民,才能迸发正能量。大部分地区在谋求经济发展时,追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美满。但实践中我们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甚至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譬如,热衷于搞“短平快”和“形象工程”,不关心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只注重“政绩作秀”、为自己谋“虚名”的行为,明显是政绩观出现了问题和偏差所造成的。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做起,最渴望的事情做起,集中力量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保护的实事,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扭转一些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负面认识,使群众成为环境保护的支持者。

服务群众,坚持生态惠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敢于执法和善于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环境风险防范,严格执法、科学执法,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努力实现环境监管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扎扎实实地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安全。尤其在群众来信来访的问题上,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心声和环境诉求,热情接待来信来访群众,认真查办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主动作为,热情服务,做到群众哪里有需要,我们就服务到哪里。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体察民情、接受教育、增进群众感情、增强群众观点、学习群众工作的好课堂,主动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使群众成为环保工作的真正推动者。

依靠群众,坚持生态于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环境保护工作只有依靠群众,取信于民,才能形成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环境保护工作其实是一项群众工作,要认真兑现环保部门向社会的公开承诺,实行环保行政许可审批公开、行政处罚公开、行政收费公开、环境质量公开、环境信息公开、重大项目环评公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信息透明,阳光操作。要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环境决策权、环保审批权、执法监管权、资金使用权、环境监测权和环保项目建设等要害环节和岗位为重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要引导环保干部职工查找岗位风险,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廉洁审批、廉洁执法,做到慎独、慎微、慎行。要问计于民,让群众参与进来,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尤其在区域开发、项目建设环评过程中,要让群众零距离接触,请群众监督和评议,不怕揭短,不避矛盾,让群众监督的触角伸向环保工作的各个环节,真正让群众成为环保工作的参与者、监督者。

推荐阅读:

广东:“世界工厂”里的生态文明保护样本

青海:“六大”行动促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贵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 走生态农业之路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