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望湖公园,乡土地被植物委陵菜取代了部分冷季型草坪。王海燕 摄
中国园林网10月20日消息:昨天,记者来到朝阳区望湖公园,惊讶地发现,公园入口处原先好大一片草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数十种形态各异的绿色地被植物。它们有的紧贴在地面上,如薄薄的绿毯;有的密密地植于树荫下,整齐而悦目。
“这些都是乡土地被植物。”望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和“娇气”的冷季型草坪相比,乡土地被植物具备节水、耐旱、好管理等多种优点。未来3年,公园内10多万平方米冷季型草坪将全部更换为乡土地被植物。
据了解,望湖公园是本市首个对冷季型草坪进行100%替换改造的公园,预计改造后公园绿地的综合养护成本能降低一半。
冷季型草坪“喝”水太费
冷季型草坪,又称为人工草坪,上世纪90年代起在北京地区大规模推广,因为绿期长,颜色翠,在公园和绿地中广为应用。
“好看是好看,但是太费水。”望湖公园的养护管理人员介绍,这种冷季型草坪最早从北美引进,不耐旱,要想养得好,一年至少得浇20次水。
种冷季型草坪到底需要耗费多少水,公园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北方地区,冷季型草坪一个生长季的需水量在750毫米至800毫米。但实际在北京地区,即便是雨量相对丰沛的时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585毫米。1999年至2014年,北京持续干旱,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79毫米。
再考虑到自然降雨的不均匀性,北京地区冷季型草坪的需水量和自然降雨量之间相差了300毫米到400毫米,这些都需要灌溉来弥补。
不仅费水,还费人工。冷季型草坪需要勤修剪,在春、秋两个生长最旺盛的季节,至少每10天就得修剪一次。夏季处于生长休眠期,也需要每2到3个星期进行一次修剪。浇水、修剪,再加上每年2到3次的施肥及打药,算下来,一平方米冷季型草坪一年的综合管护费用能达到10元。
然而,即便精心伺候,冷季型草坪在3到5年后也会逐渐进入退化期,草地“斑秃”现象会日益严重。
请来乡土“抗旱明星”
从去年起,望湖公园就已经开始冷季型草坪的改造试点。和从事地被植物繁育的北京绿圃方圆花卉科技公司合作,公园先期铲掉了5万平方米退化草坪,种上了委陵菜、千屈菜、波斯菊、垂盆草、狼尾草等80多种乡土植物。
这80多种植物,在公园的进门处有集中的展示。每一种花草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习性,都有说明牌详细解释。
“去年4月份种的,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北京绿圃方圆花卉科技公司总经理时海龙是改造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的试验,乡土植物已经在公园里扎稳根,并且初显生态效益。
和过去整齐划一的绿草坪不同,试点区内,草地有高有低,有的颜色翠一些,有的颜色深一些,草叶的形状也千差万别。
“这叫委陵菜。”指着公园主路边上一大块密密匝匝、翠绿又整齐的草地,时海龙得意地介绍,这是公司科技人员花多年时间选育出来的乡土植物品种,“不打药、不施肥、不浇水,靠雨水就能存活。”
不仅不“娇气”,委陵菜的观赏性也很不错,每年5月开漂亮的黄色小花,绿期能从每年的3月一直持续到11月,长达大半年。并且和冷季型草坪相比,委陵菜有高度上的优势,它常年控制在20厘米以下,不需要修剪。
和委陵菜一样,涝峪苔草、青绿苔草、垂盆草、连钱草,也是冷季型草坪的优良替代者。时海龙介绍,这5种植物被称为乡土地被的“经典五侠”,既好看,又耐旱,后期管护成本普遍较低。
公园不再提倡单一草坪
以节水抗旱的“经典五侠”为主,望湖公园将在未来3年时间内,对园内的10多万平方米冷季型草坪进行全面更换。除了用乡土地被植物替代草坪外,还会种植大量的草本花卉,营造乡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像蜀葵、红廖、荆芥、画眉草、狼尾草什么的,种上去三年五年,乃至七年八年都不用管,自己就能活得很好。”时海龙介绍,因为对本土气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些乡土植物无需精细管理,灌溉、修剪、打药等综合成本算下来,只有冷季型草坪的一半,甚至更低。
宣布全面替换冷季型草坪,望湖公园在全市公园里是第一个。不过,这些年,其他公园冷季型草坪的面积,其实也在悄悄“缩水”。
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处了解到,本市近年来新建的公园绿地,极少是品种单一的冷季型草坪,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式绿地占了绝大多数。在老旧公园改造中,很多“斑秃”的冷季型草被乡土植物代替。
“冷季型草坪费水,又不好管理,逐渐退出是大势所趋。”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街头绿地,冷季型草坪曾占到70%左右。这几年通过改造,大部分街头绿地已改造为绿量更大、生态效益更明显、景观层次也更丰富的复合式绿地。只在个别地区,出于景观需要保留大片纯草坪。今后,随着乡土植物繁育技术进一步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耐旱、节水的北京本土植物在公园绿地中扎根。
推荐阅读: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