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8日消息: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二五”时期,我们的生态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变化将影响中国未来的走向。
生态观的变化,是我国当下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环保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发展为了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虽然我国很早就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但由于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历程中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因而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型、复合型特点。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必然选择。
生态观的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折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此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用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推进,“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意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观念之变带来了执政理念之变。
生态观的变化,是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相适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世界各国需携手行动,没有任何国家能当旁观者。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保探索正在为世界环保运动带来新的力量。这既是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的承诺,也是中国决心向污染宣战、与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行动。
生态观的变化,已渗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从每周少开一天车,到重新拎起布袋子;从绿色消费到绿色生产;从全球熄灯一小时到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环境保护而节制自己的行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天更蓝、云更白、水更清、树更绿,这已成为人们幸福感的一部分。当雾霾成为人们的“呼吸之痛”,更让我们感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环境保护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生态观的提升,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们正在学会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好“四账”——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为长远计,为子孙万代谋。随着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随着我国工业化逐渐完成,观念之变必将带来行动之力,为“美丽中国”增添更多切实的行动。
推荐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