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完成造林2300多万亩 乡土树种渐成主力

2015年10月28日 09:09中国绿色时报刘鸽 景慎好

中国园林网10月28日消息:7年前,一项计划启动。

2008年,山西乡土树种振兴计划开始实施,其最终目标是满足全省每年130万亩至200万亩的造林绿化苗木需求,撑起每年400万亩造林任务所需苗木的半壁江山。

记者在近期举行的山西省造林绿化推进会获悉,“十二五”以来,山西累计完成造林2300多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在2010年18.03%的基础上,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增速稳步提高。

这种稳步提高与山西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密不可分。

技术攻关促进乡土树种振兴

山西省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常见乡土树种数量超过500种,但仅有60余种被开发利用。山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山西乡土树种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的落后,许多乡土树种的种子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生根发芽,且大多数属难生根树种,扦插生根困难。要想把藏在深山的优良乡土树种大面积加以利用,技术攻关是关键。

近年来,山西省推出一系列举措,不断加大乡土树种的培育与利用力度。

2008年,山西省开始实施乡土树种振兴计划,成立了以山西省林科院科技人员为主要力量的乡土树种选育研究团队,针对白榆、花楸、皂荚等只有自然分布和零星栽培、缺乏规模性人工繁育栽培的乡土阔叶树种,利用无性繁殖技术营建采穗圃、繁育圃,建立基因保存林和对比测试林,进行优良品系选育。同时,积极探索和研究苗木繁育、造林和管理技术,尤其是无性快速繁育技术,力争形成配套技术体系。

2012年,山西省林业厅提出对省内乡土树种展开选育,通过对优树基因资源的开发,满足全省每年一半的造林绿化苗木需求的构想。

山西省林科院城市森林景观研究所工程师韩丽君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对山西省境内皂荚等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优树选择、苗期测定、区域试验林建设等研究,山西选育的皂荚“帅丁”、横河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等6个乡土树种优良品种,已在全省造林绿化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渐成生态脆弱区治理主力

种种因素叠加让吕梁山上造林难度颇高。

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地貌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并且十年九旱,贫瘠的地貌为造林绿化工作带来了重重障碍。为改变吕梁山区的生态环境,山西将全省造林工作主战场放在吕梁山。

2013年,山西省启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由于选择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乡土树种,大量的核桃、枣等乡土树种使吕梁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吕梁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问宝旺说,近些年来,吕梁市森林面积由2001年退耕还林前的525万亩增加到83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26.45%;每年减少流入黄河泥沙700多万吨,村庄绿化率超过20%,平原农田林网绿化率在90%以上,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乡土树种也让繁峙县的造林绿化受益匪浅。

繁峙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繁峙县按照“两山建体系、两丘建基地、两网建景观、整体出效益”的思路,针对县境北部山区植被稀少的特点,把北部浅山区造林绿化作为全县造林重点项目,以灵河高速为轴线,对繁峙——砂河段高速两侧可视范围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退耕地等进行荒山绿化,确定北部浅山区10万亩荒山造林绿化工程。
繁峙县通过重点栽植樟子松、仁用杏等成活率高的乡土树种,2013年完成造林1.3万亩,2014年完成近5万亩。2015年,全县将造林4万亩,目前已完成人工绿化面积2万余亩,今年年底,繁峙县森林覆盖率将达22%。

为群众打开致富增收之门

如何让乡土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山西省林科院将目标锁定在皂荚、臭椿等乡土阔叶树种的研究推广。自2008年启动乡土树种振兴计划以来,山西省林科院科技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重点对皂荚、臭椿等20多个乡土阔叶树种进行了科研攻关,尤其对皂荚良种选育、嫁接育苗及野皂荚低效灌木林嫁接改良中急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山西省林科院城市森林景观研究所所长郝向春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课题组终于突破野皂荚嫁接优质乔木皂荚的技术难题,选育出果刺两用的皂荚新品种——“帅丁”,形成了野皂荚的采穗、嫁接、管理等一系列繁育技术。

郝向春告诉记者,山西省野皂荚面积在500万亩以上,过去野皂荚只能作为普通灌木在山上闲置着,虽然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但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现在我们利用新的嫁接技术,将野皂荚改良成品种优良的皂荚树,漫山遍野的野皂荚就此变成了宝贝。

以皂荚良种“帅丁”为例。在集约化栽培管理条件下,野皂荚嫁接“帅丁”皂荚第3年开始挂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每亩产荚果169公斤,按目前荚果每公斤8元计算,荚果每亩可收入1352元;每亩产皂刺35公斤,皂刺每公斤按市场价110元算,每亩可收入3850元。

郝向春说,依此测算,“帅丁”皂荚嫁接第5年每亩可收益5000多元。目前,山西省野皂荚约500多万亩,以300万亩符合改造条件的野皂荚计算,嫁接改良后,按每亩刺、果综合年收入5500元计算,可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65亿元左右。如果对皂荚原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再做销售,其价值将会大幅提高。

运城市西姚村村民闫义定就是皂荚改良受益者之一。

由于受石灰岩山区立地条件限制,造林成活困难,西姚村常年风沙肆虐,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退休后的闫义定从2007年开始在乡土树种振兴科研团队的指导下,筹建了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转包西姚村南部荒山3000亩,对皂荚灌木嫁接与良种选育进行攻关,并投资300万元改造野皂荚1000多亩。由于皂荚经济价值高,帅丁果刺产量高、品质好、性状稳定,市场需求旺盛,2014年优质皂荚刺每公斤售价150元左右,闫义定首批嫁接皂荚收益7万元。显著的经济回报更坚定了闫义定继续发展皂荚产业的信心,他计划用3年-5年时间将帅丁皂荚向周边县区以及适生区推广,全面带动皂荚经济林产业发展。

如今西姚村的生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南部荒山上遍布皂荚树,绿影婆娑,再没了从前的肆虐风沙,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山和金山。

推荐阅读:

398种乡土树种构成林崂山步入最美时节

乡土树种柳树:价值多样 逆袭低谷仍有难度

乡土树种前景利好 折射行业新风尚

昆明:乡土树种复羽叶栾树即将上岗人民中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