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湿地修复工程启动 大美海岸阔步走来

2015年11月13日 10:46宝安日报

海上田园红树林面积达700多亩

西乡西海堤

西乡红树林

河口红树林湿地

中国园林网11月13日消息:从沿江高速桥向西乡金湾大道眺望,不远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白鹭不时从树林里出现,在夕阳的余晖里掠过水面。在“老宝安”黄伯的印象中,宝安蜿蜒的海岸线边上,那一片片红树林最是一道抹不去的记忆。这份记忆不仅是红树林在海边特有的一片绿色,更是因为红树林在宝安的沧桑巨变中带给居民们的无限馈赠。

沧海变桑田,红树林以它特有的作用为宝安人提供桑基鱼塘种植模式的保障,也是从桑基鱼塘开始,宝安人走进了“得宝而安”的生活中。随着快速经济发展,红树林这道绿色屏障渐渐消失在宝安人的眼中,但是在滨海宝安的规划中,修复红树林的生态发展又重新展现在眼前。

今年8月22日,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正式开园,宝安市民“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梦想得以实现,这也见证着宝安人修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决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红树林将重新馈赠给宝安人新的“桑基鱼塘”,而老宝安人的这份记忆也能重现眼前。

白鸟偏飞红树林 最是宝城旧风景

在一份上世纪80年代所做的《中国红树林调查》中,宝安还是广东红树林的一个分布地区,现在在新安双界河入海口、固戍文昌阁到铜鼓山、沙井东宝河入海口一带还依稀保留着原生态的红树林,只是与人工种植的红树林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出来。

西乡街道办城建科副科长曾靖告诉记者,宝安海岸线的地理特征就是滩涂沙地,与深圳东部的海沙岸线不同,但也正是因为是滩涂才让红树林得以生存。在小时候的清晨,黄伯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湾村里的渔民吆喝着,划着木筏进入红树林惊起鸟儿,那吆喝声夹杂着鸟儿扑扇翅膀飞起的声音。黄伯印象中的红树林在现在的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一带。红树林也被称为“海上森林”,素有“护岸卫士、造陆先锋、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不可多得的湿地生态系统。依靠着红树林的守护,生长在滩涂地上的鱼、虾、螃蟹随时都可以成为渔民手边的海鲜大餐。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对于临海而居的宝安原居民来讲,红树林是他们最为直接的守护者。

天气的变幻无常,常常让海水幻化成海浪冲击岸上的一切,在沙湾村的老居民张阿姨的印象中,没有红树林遮挡的房子每逢涨潮或刮台风的时候,大浪常常会打进家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为了防风消浪,保障附近渔民的居住安全,政府开始斥资修建堤坝。1973年,人们开始种植红树林,一直延伸至三围码头附近。大约花了十年的时间,堤坝才建成。红树林成了“碧海长城”。

而今的生活模式变了,居民们不再下海养蚝捞鱼,也住进高高的楼房,但是红树林还是一直在那里,那样的生活成了老居民们心中一道抹不掉的记忆。

湿地生态遭破坏 桑基鱼塘已难觅

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宝安的人口、基础设施、坏境等等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与之一起的是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深圳湾畔的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市政协委员李毅的调查中,“1984年福田红树林就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1988年成为国家级保护区。那个时候红树林面积150公顷(2250亩),现在只剩80.4公顷(1206亩)。”

宝安的红树林更是在30年间几轮的城市发展中作出相当大的让步:罗湖区政协委员周凯则用卫星遥感影像图,展示了从2005-2013年大铲湾疏港通道建设前后的对比:“10公顷的红树林到现在只剩下不到1公顷了。”此外,在沿江高速这些和市民息息相关的重大工程的建设中,也有红树林的牺牲和让步。

目前,宝安红树林面积保存比较大的则是在沙井海上田园景区以及固戍西湾一带,在双界河口也存有少量的红树林。而30年前的以红树林为基础的桑基鱼塘的景象也只有在现在的沙井海上田园景区才能见到,这里保持了珠江口湿地的原有风貌,渔民在这里挖泥成塘,培泥成基,在基上栽种蔬菜果树,在水塘里养殖鱼、虾、蟹,在景区种植芦苇和红树林。

海上田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春甫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海上田园公司每年投入约500万元,用于景观建设、改造及维护,先后建成红树林实验基地、红树林博览园、红树林苗圃基地、红树林展示馆等项目,实现景区红树林覆盖面积700多亩,基本建成多树种(40多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现在,海上田园已基本建成较为完整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园区水产养殖的水体环境,还成为白鹭等珍稀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在海上田园湖中小岛上的红树林里白鹭等鸟类飞翔的景象,时常成为工作人员和游客手机或者相机里的照片。

西湾公园展新姿 大美海岸迎面来

与海上田园的红树林主要用于科研不同,今年8月22日,修建好的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以一种开放“亲海”的姿态,让宝安居民真正走进了“红树林”。延伸至红树林里的石块路,让人们可以真正走在其间,感受红树林的树影婆娑,感受“绿色城墙”的神奇。从西湾公园的建设开始,红树林就已然出现在滨海宝安规划当中,不再以“让步”的样子出现,而是以“修复”的姿态重现。

记者在宝安构建西部活力海岸带规划中看到,对于生态修复采取的是“去工程化”措施,用具有休闲和经济功能的自然系统,还原生态循环的过程,创建一个可吸水的、具有弹性的两栖海绵城市。该系统由河涌、圩田、红树林等自然元素和雨水花园、渗渠、储水池、城市公园等半人工元素构成,能实现由海到陆渐进式提升防洪、由陆到海渐进式跌落过滤;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灵活应对雨洪冲击、缓解海水污染,同时呈现动态变化的两栖滨水景观。

在宝安区环保水务局负责实施的新圳河西乡河景观提升工程-河口红树林湿地工程中,人们已然开始这项先行启动项目,为滨海红树林植被体系恢复、两河河口建设提供先期经验:主要包括红树林、其他红树及半生植物、陆生植物的种植及撒播草籽等。

西乡街道办工务中心主任何庆告诉记者,从西湾公园一期开始,建设单位就开始对红树林进行修复与补种,目前一期补种200多棵5到6年树龄的红树林。“由于红树林生长缓慢,现在水质等因素也导致20%至30%的死亡率。但我们计划每年都进行补种、修复红树林。”何庆说,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项长久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让红树林的生长更为顺利,“保护红树林,就从不伤害红树林做起。”
 

推荐阅读:

南充:沿江湿地变菜地块块“补丁”谁来管?

乌鲁木齐:随意破坏湿地最高罚五万

锡林浩特市加强湿地保护建设绿色家园

顺德网议:湿地花海凭什么来“增粉”?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