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北京的雾霾 接下来谈谈巴黎气候大会

2015年12月16日 14:02新浪智库

中国园林网12月16日消息:最近两周北京接连遭遇严重雾霾天气,让我们更加关注正在巴黎进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尽管最终协议还未达成,但是这次会议已经被认为将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会议,也与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联。经过多年难以弥合的分歧和延宕,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拖延的严重性,表达了更强烈的意愿推进国际合作。

舆论也普遍认为巴黎气候大会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各国政府已经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确定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现有机制约定的协议将于2020年到期),包括承诺限制和减少其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巴黎气候大会的目标是要构架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多边框架机制,包括建立透明、可核查的监督机制,在资金支持、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适合的操作机制。

已经有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根据数据汇总,与目前每年5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相比,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每年的排放量可能为550-600亿吨。但是这一排放路径仍无法令人满意,因为很可能无法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之内。如果想达到这个目标,理想的排放路径是到2030年每年的排放量约为400亿吨,2030年后更要显著减少。

换句话说,巴黎气候大会正在为人类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全面规划并设计具体机制,其目标就是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之内(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因为科学家早已警告过,如果全球变暖超过2℃,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在许多专家看来,经历过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失望之后,巴黎气候大会可能是国际社会孤注一掷的最后机会了。

但是人们也有理由感到乐观,因为人们已经逐渐摆脱了对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责任之间的错误认识,终于意识到对抗气候变化也能够促进发展、解决全球贫困问题。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是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在未来15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约有90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将同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目标。

中国做些什么?

中国政府已经提交了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致力于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专家认为,这些目标显示出中国开始承担全球气候行动的领导责任,与六年前在哥本哈根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将付出很大代价,但是中国政府显然已经不得不这样做了。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和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最引人关注的就是2013年开始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2014年,包括七个省市试点的碳交易平台覆盖了6.5-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和能源系统的转型,都将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收紧煤炭消费量,比如京津冀地区被要求在2017年前减少8300万吨煤炭消费量,同时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除了2017年将要运行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中国政府也在考虑征收碳税。财政部长楼继伟曾在2013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确认会在适当的时候将碳税纳入到环境税的征收中。专家预计碳税或将在“十三五”期间出台。

与2009年的哥本哈根相比,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这也让计划将于明日公布的气候谈判协议更加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无界智库,作者韩笑系无界智库研究员)   

推荐阅读:

看世界各国如何跟雾霾斗争到底

冬日开罗罕见雾霾来临污染状况引外国专家注意

俄罗斯专家:改用天然气是摆脱雾霾的唯一方式

2015年智利美洲杯遭遇严重雾霾 16年来首次采取紧急措施

(来源:新浪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