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生态修复披绿装 抗污树种满矿城

2015年12月22日 08:52湖南日报谢立松 潘和平 杨能文

中国园林网12月22日消息:“有水了!有水了!”隆冬时节,冷水江市金竹山镇东风村枯竭多时的水井,又冒出了清冽的泉水,几位老人俯下身子舀水喝了起来。

这里是冷水江市有名的采煤区,由于地下开采和植被破坏,上世纪90年代起,村里的水井没了水源。2011年以来,林业部门与东风村民在1600余亩荒山上种下30多万棵树苗,经过四年生长,昔日满目疮痍的东风村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植被恢复,水源涵养,干涸多年的水井重新冒出了甘泉。

近年来,冷水江把绿化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7.8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1.5%,在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考核中,冷水江名列五县市第一名。

生态修复披绿装

冷水江市是全省典型的工矿城市。和大多数资源枯竭城市一样,全市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采矿影响,水土流失达2.25万亩,植被退化4.95万亩,石漠化面积达8万余亩。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甚至影响资江和洞庭水域的生态安全。

“实施‘一转三化’战略,城市生态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于林学系,曾在林业部门工作多年的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对绿化行动高看一层。他要求,冷水江绿化建设要彰显特色内涵,营造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的绿化体系,逐步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特色风景带,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新锑都。

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志光强调,绿化冷水江行动要坚持把握整体规划、造管并重、依法治林的原则,抓好娄新高速绿色通道、工业园区、矿山、城镇、水系、公路和铁路绿化、联村建绿以及紫云峰森林公园建设等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开创冷水江市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

2012年,一场全民恢复生态的绿化四年行动在冷水江打响。

在绿化四年行动中,裸露山地造林初战告捷。冷水江市共完成裸露山地造林5000亩,造林管护措施到位率、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0%,通过了省级验收。

在绿化四年行动中,联村建绿持续推进。通过市政府统筹、机关单位帮扶、乡镇办配套、村级自筹加大绿化投入,基本完成140个示范村和4个乡镇所在地的绿化美化,栽植观赏绿化大苗40多万株,绿化村、组公路300多公里,新建生态休闲广场15万平方米。

在绿化四年行动中,公路绿化再添新绿。积极实施以娄新高速、S312线以及县、乡、村级公路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栽植苗木160余万株,建成各级绿色通道380余公里。

在绿化四年行动中,河流绿化精品打造。完成资江南岸从布溪水文站至浪石滩水电站地段、资江北岸从滨江公园至水利局地段的平台、资江六中地段共5公里绿化,完成麻溪河绿化2公里。

在绿化四年行动中,城区绿化查漏补缺。增加道路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新城区完成资江大道、荷叶路、平安大道等道路绿化补栽提质。青山公园在充分保留了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景观的前提下,已完成亭阁建设7座,建成游路2.8公里,着力营造绿色、幽静的自然环境。

在绿化四年行动中,义务植树全面参与。累计出动87万人次,义务植树410万株,建成锡矿山防污抗污基地、紫云峰公园基地、潘桥石山基地、青山公园基地等6个市级义务植树基地和45个乡级义务植树基地,总面积1.6万亩。大大提升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绿色意识。

抗污树种满锑都

隆冬时节,站在世界锑都锡矿山的制高点,放眼望去,冬季造林已经拉开大幕。今冬明春,锡矿山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将再植1万亩抗污树种。

在锡矿山核心区域,已栽下四年的构树、臭椿、楸树、大叶女贞等抗污树种,摇曳生姿,新绿连片。近年来,这样的防污林,冷水江已在锡矿山地区种下了7000多亩。

矿山复绿,冷水江市正在行动。锡矿山地表土壤污染严重,植物生存困难,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多年来年年造林不见林,连生命力极强的枣树也无法存活。近年来,冷水江林业局与湖南省林科院合作开展防污抗污树种选择与推广项目研究,选出了适宜在重金属含量特别严重的环境中生长的树种如构树、臭椿、翅荚木、大叶女贞、楸树等,为锡矿山地区的植被恢复打下了关键的技术基础。

2011年植树节开始,冷水江连续5年把锡矿山地区作为全市义务植树的主战场,在污染严重的矿办七星、联盟和长龙界造林3000亩,实施了高标准造林,高标准抚育,高标准管护,成活率达到了95%。

百年生态债,治理艰难。但冷水江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正在步步为营,向百年生态痼疾发起冲击。冷水江市林业局局长张共长说:“争取用五至十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矿区复绿,实现绿化全覆盖。”

工商资本显威力

12月20日,初入冬的冷水江市岩口镇大冲村,600亩南方冬枣基地仍在冬雨中绿意盎然。企业家谢冬林在自己的煤矿关停关转后 “转战”林业经济,建立水果经济林,走生态旅游、林业产业化道路,公司计划未来两年扩充至2000亩。

“林业建设单枪匹马难成大事,只有集聚社会力量方可有所作为。”冷水江市正确引导林地流转,吸引工商资本投入林业,鼓励大户承包,公司运作,股份经营,提高林地利用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向林业产业培育和发展倾斜,把林业引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全市积极推进林地确权发证,明晰了产权,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调动了社会经营林业的积极性。社会人员以租赁、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林业,资源由此转化为资产。近两年来,冷水江市对退出煤炭及资源开采领域的资本及企业主出台政策,吸纳这些资金投入到生态建设中来,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水果、珍稀树种培育等林业产业基地,为全市林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

充分调动社会经营林业积极性,工商资本进入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投入6.3亿元,其中社会民间投资达4.5亿元。截至目前,冷水江市林业基地达到200多家,其中登记在册有较大影响力的基地达到177家,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9.46亿元。在2015年全省合格林业龙头企业评选中,冷水江市汇美园林、贵鸿生态、响莲实业等6家榜上有名,成为全省拥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最多的县市之一。

现在,以木本粮油、特色水果、花卉苗木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以特色水果加工、森林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林业产业体系在该市已基本成型。大坪杨梅、眉山葡萄、响莲葛根、瑞生源杨梅酒已成为享誉湘中地区的品牌林产品。苗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汇美、三和、紫云峰森林公园等苗木场圃发展迅速,有望形成冷水江市又一绿色基础产业。林业产业基地的兴起,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每年可安置农村劳力1.2万多人,并且通过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瞄准林业产业,促进林业产业链的形成和良性循环发展。

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一座充满绿色的山水园林工业新城正在湘中大地崛起,宛如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徐徐展开。“十三五”期间,冷水江市的绿色目标更加催人奋进:到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稳定在33万亩以上,林木绿化率持续稳定在51%以上,活立木蓄积达85万立方米,立竹达1500万株,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28.5 万亩以上,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达到10%以上,全市基本解决生态问题,生态林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城乡绿化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推荐阅读:

中国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生态修复 给滇池造“肺”33.3平方公里

山东章丘:生态修复 让湿地生态景观重现

十堰加快生态修复 子胥湖公园建成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