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8日消息:东山山体公园即将开门迎客、阿哈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今年以来,贵阳市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为公园城市工程建设的起步年,摸清家底、做好规划、尝试探索,是我市今年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贵阳市组建公园城市建设专班,制定《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0个全新公园面向市民开放,全力推进各类型公园建设,构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千园之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平方米。
组建专班摸清公园“家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摸清公园“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是起步年的重要任务。
市生态文明委组织专门团队,组建公园城市建设专班,对全市的绿地公园展开调查。调查发现,贵阳市现有各类公园绿地365个,其中,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6个、城市公园183个、山体公园42个、社区公园127个。
在摸清公园现状的基础上,贵阳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建立审批联动机制、市区联动机制、综合验收制度;将“千园之城”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每年与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考核。
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公园91个,为市民新增公园公共活动空间约70万平方米,开阳环湖公园、清镇梯青塔湿地公园等先后建成开放。
在公园提升、规划建设方面,我市也有明显推进。其中,完成黔灵山公园正大门游客实时统计系统及夜景等设施建设,完成长坡岭森林公园停车场及部分景观改造,完成鹿冲关森林公园8公里步道建设,启动阿哈湖湿地生态科普宣教中心项目。
瞄准特色建设示范性公园
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类型不丰、功能不齐,是当前我市实施公园城市工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建成区范围内“500米见园”覆盖盲点的分析,市生态文明委计划在各个行政区(市、县)范围内各自形成特色,建设一定数量的示范性公园,至少建设两个综合性公园。
具体而言,贵阳市将在云岩区和南明区实施山体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注入文化元素;在白云区、经开区结合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社区公园,同时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力度;在花溪区重点打造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山体公园及社区公园;在三县一市以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打造综合性公园。
“根据贵阳市已有条件,按照构建‘五位一体’城市公园体系的要求,我们下一步将结合‘疏老城、建新城’等项目的开展,重点打造社区公园。同时,围绕我市山地较多的特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公园或山体公园。”市生态文明委副主任高小文说。
根据规划,贵阳市计划在2015年至2018年完成各类公园绿地建设项目660个,其中森林公园41个、湿地公园24个、山体公园91个、城市公园296个、社区公园208个,公园总量达到1000个以上。
生态产业化催生新增长点
“到2020年,贵阳将建成‘千园之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意味着贵阳的公园面积要比现在净增35万亩,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平方米。”高小文说。
坚持公园城市工程建设,就是使自然生态和现代城市紧密融合,将整个城市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大公园,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生态产业化等途径催生新的增长点,占领未来绿色竞争、低碳竞争的先机——
未来几年,贵阳市将依托森林、湿地、山地、河流廊道、交通廊道等资源,推进公园城市体系建设——
以增加城市绿地总量、均衡公园绿地布局、丰富公园绿地类型为基础,以提升城市绿地品质为突破,形成地域特色突出,一路一景、一园一特的城市绿地景观;
以理顺城市绿地管理机制、强化城市绿地管护能力、创新公园绿地管理手段为抓手,建立公园绿地管理长效机制;
以建立“数字园林、智慧公园”绿地管理系统为亮点,探索大数据应用于公园城市建管工作的路径;
……
到2020年,贵阳市民出行将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推荐阅读: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