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0日消息:伴随着春天的复苏,位于安徽省芜湖县的花木大市场,提前迎来了绿意盎然。尽管这个全新的大市场仍处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但已吸引本地和江浙一带的100多户苗木经营户入驻。
3月16日,笔者在探访时看到,偌大的交易区内,香樟、茶花、红枫、金桂等成捆成扎的花草苗木摆放整齐,在买家和卖家的咨询问价声中,等待着装车调运。
破解“有基地、无市场”
拥有10万亩苗木种植面积的芜湖县,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有“全省苗木第一县”的美誉,以其为核心的芜湖苗木产业集群,是全国22家花木主产区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有基地、无市场”的尴尬,让这个传统苗木大县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瓶颈。
承揽园林绿化工程的芜湖怡景公司总经理王国金,是土生土长的芜湖县红杨人。他身兼园林施工、苗木经纪人等身份,自家也有个面积不大的苗木基地,从事苗木产业9年,在芜湖县本地苗木商户中很具代表性。“目前我每年的交易额700多万元,不是不能继续做大,而是有的订单接了也不好做。”王国金告诉笔者,很多园林绿化的施工订单,都不是单一的苗木品种,可能涉及苗木、花卉、盆景等十几个品种。“如果我想一次配齐,不可能东拉西找各家苗木大户,就得去附近的萧山、夏溪等花木市场,来回折腾不说,成本也高。”如今,王国金成为首批入驻花木大市场的商户之一。“解决一站式采购问题,我相信我们公司的年交易额能轻松破千万元,甚至两三千万元也不是大问题。”
“我们做过摸底,芜湖县走南闯北那么多苗木经纪人,有的一年接单2000多万元,真正从芜湖县本地采购的还不到1/10。与此同时,大量本地的苗木种植户,还要把自己的苗木通过经纪人,送到外地交易市场去卖。”芜湖县林业局副局长蒋中宝说,兴建专业性大市场,成为芜湖县苗木产业破局的一步活棋。“把市场拉到家门口,实现供需双方无缝对接,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撑。”
寻找新的价值点
在芜湖周边,目前已有相对成熟的夏溪、萧山、肥西等地的花木大市场,芜湖如何在群雄割据中开辟自己的天地?
来自宣城的桂先生正在将选购好的苗木运上车。
“我们绝不能把花木大市场,打造成一个集合式的农贸大市场,必须寻找新的价值点,延长产业链。”花木大市场投资方、芜湖绿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世峰介绍了市场的“三步走”设想:第一步是公益性提供场地,解决周边群众的基本交易功能;第二步是定向招商“补缺”,引入本地匮乏的银杏、草皮、花卉、盆景等,补全花木产业链,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一站式采购;第三步是实现产业引领功能,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根据市场变化引导苗农种植,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品牌,推动苗木产业迈向高端化。“准确地说,这个花木大市场的定位是产业引领平台,而不是纯粹的交易平台。”
这样的“产业引领”定位,正是基于芜湖县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着力延伸产业链,推进传统的苗木粗放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苗木户由单一种植型向多元经营型转变,构建以优质苗木基地为核心,以苗木营销和承揽绿化工程为特色的大苗木产业集群。引入芜湖绿锦农业这样的社会资本,也是该县创新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积极探索之一。
激活转型一盘棋
苗木培育需要周期,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让苗农摸不准市场行情。“今年金桂不好卖,每株1.6元的成本,往年能卖8元,今年只卖2元都卖不动。”笔者在采访中,遇到了有些郁闷的种植户黄万有。他感慨,随着园林绿化需求由地产向市政工程转变,往年走俏的金桂今年遇冷,让他措手不及。
黄万有遇到的问题,今后有了破解之道。“一家一户的基地生产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它对于市场的需求比较盲目。”在崔世峰看来,花木大市场不仅要解决“买不到的能买到”,还要解决“卖不掉的能消化”问题。“我们正在谈一个5000亩的配套基地项目,将来一些暂时不好卖的品种能够在基地‘存起来’,等待调剂消化。片区化的种植基地,也能形成视觉效果,衍生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举多得。”
2013年芜湖县依托花木大市场举办的首届苗木交易大会,曾吸引全国10多个省市的600多家苗木供应商、园林施工企业和园艺资材企业参展,全市及周边3万多名苗木花卉种植经营户参加交易洽谈。“交易大会的热闹只是一阵子,我们要把这样的人气常态化,像园博会、世博会一样成为品牌。”芜湖县林业部门人士告诉笔者,他们将指导花木大市场同步建设网上展示交易平台、价格信息发布平台、科技政务服务平台,未来引入检验检疫、金融支持等,以人气集聚、服务齐全的大市场,激活转型升级一盘棋。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