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生态屏障行动,造林绿化、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被誉为“绿色保姆”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水源涵养林,是下游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安全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森林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恢复和发展十分困难,也决定了生态环境建设首先以保护为主。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天祝藏族自治县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建设方针和“停、护、造、管”的工作措施,突出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着力加强工程资金管理,禁止一切采伐活动,使全县428.45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先后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护林防火先进单位。
天祝藏族自治县始终把森林资源保护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落实政府和部门“双线四级”负责制,从行政一线做到了县长包全县、乡(镇)长包全乡(镇)、村长包全村、组长包全组,从业务一线做到了林业局长包全局、林场场长包全场、护林站长包全站、护林员包责任片的资源保护管理责任制。分级成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层层签定管护责任书,分解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做到管护位置图、责任落实表、管护职责“三上墙”,管护人员、管护面积、管护职责、奖惩办法“四到位”。
天祝藏族自治县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停止一切形式的天然林采伐,实现天然林区森林资源消耗和木材产量为零的目标,区内林副产品凭证运输率达到100%。对辖区内旅游、开矿、办厂等情况进行严格监控,有效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捉、猎杀、采挖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使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天祝藏族自治县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网络体系,以行政区域为界限,层层划分责任区,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要求,实行量化考核。组建以民兵为骨干的村民小组义务扑火队167个5372人,以森林公安和林政执法人员为主的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8个340人。成立甘青两省四县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祁连山保护区东部区域联防委员会,联防联动,群防群治,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火灾隐患,形成了人人关注森林防火、构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建国以来未发生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大力开展以中华鼢鼠、云杉嫩梢害虫、云杉大小蠹、云杉叶锈病等森林病虫害为主的测报防治,监测覆盖率达10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有效遏制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二、天祝藏族自治县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全县动员、全社会参与、全民搞绿化的方针,退、造、封、育、护相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多年来,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规划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造林44.5万亩,退耕还林8.97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义务植树1500多万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90多万亩。
为加强石羊河流域源头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与建设,天祝藏族自治县着力实施了小流域治理、封山禁牧、双龙沟植被修复等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先后建成朵什乡旱泉沟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哈溪小脑皮沟石羊河流域源头植被修复技术示范区和大红沟南泥沟综合治理示范点,示范治理面积达到4.65万亩,为全县生态建设探索和总结了有效的治理途径。
天祝藏族自治县瞄准国家投资导向,争取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三北防护林、设施林果产业建设、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项目,2011年以来共争取落实项目投资12787.2万元。紧抓国家支持藏区、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政策机遇,加强衔接,搞好规划,完成了藏区生态综合治理规划、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林业扶贫攻坚、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林业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林业中长期发展、节水型社会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天祝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等规划20余项,编制申报“高山冰川湿地恢复与保护”“退耕还林及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开发千亩设施葡萄延后栽培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祁连山东段林木良种繁育技术试验示范与培训基地”“高山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监测”“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重建与恢复试验示范”“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小康村镇建设项目”“移民区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等项目30多项,其中25项列入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全省“1236”扶贫规划。重大生态项目“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已完成县域规划和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天祝县生态移民试点工程”项目已通过省级评审。
今年以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为着力点,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绿化水平为主题,大力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着力实施南阳山片区防护林网建设、县城东西西山绿化成果巩固、宽沟工业园区绿化、生态小康村镇绿化、G30通道、岔西滩造林区补植抚育、乡镇造林、义务植树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至5月20日,已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通道绿化100公里、义务植树100万株。
三、为了夯实林业生态建设基础、减轻生态压力、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天祝藏族自治结合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培育,大力推广和发展以种苗培育和设施葡萄栽培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全县国有林场育苗面积由30年前的2处86亩增加到现在的25处4000多亩,各国有林场分别在青海、武威、民勤、古浪租赁土地创办育苗基地,调整苗木结构,扩大育苗规模,从而为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国有林场的发展增添了后劲。2005年,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引进美国红提葡萄设施延后栽培技术并在全县适宜区推广,目前已在10个乡镇48个村组建成红提葡萄日光温室7000多亩,并相继带动建成了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高效种植培训示范基地、火石沟设施葡萄种植区、哈溪友爱科技扶贫示范园等一批示范园区和示范点。累计生产红提葡萄700万公斤,总产值达1.1亿元。天祝县也因特殊的产地条件和生产品质优良的红提葡萄被誉为“中国优质红提葡萄之乡”,生产的红提葡萄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
天祝藏族自治县按照高新技术引进、科技培训服务、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科研攻关五位一体的模式,先后开展科技试验示范20余项,完成大型规划30余项,其中“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项课题成果具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祁连山东端水源涵养林综合培育试验示范研究”“祁连山林草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试验研究”等5项课题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祁连山东端(北坡)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研究”“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流域单元生态特征及定向恢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石羊河流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等6项课题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县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0余项。建立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1处,引进高新技术2项,引进新树种(品种)15种。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生态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