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6日消息:根据初步构想,2040年,上海生态用地比例要达到陆域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中心城新增公共绿地30平方公里以上,自然湿地保有率32%,湿地保护率37%。
怎么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系统化上下功夫,构筑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的生态空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重点实施“两道、两网、两园”体系建设。
两道,即廊道、绿道。依托大江、大河、高速公路、快速干道等,形成绿地、林地、湿地等贯通的生态廊道,努力做到“有路就有林,有河就有林”,在大尺度上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基本完成全长98公里平均宽度500米的外环绿带。外环绿带宛如“长藤结瓜”,“藤”就是500米宽的绿带,“瓜”就是沿“藤”而规划建设的大型主题公园。还将在郊环、黄浦江、苏州河等两侧建设生态廊道。同时,通过绿道串联现有绿地和公园,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增强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叠加效应。最近,闵行、崇明、苏州河畔都在积极规划建设绿道,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新去处。
两网,即城区立体绿网、郊区农田林网。中心城区积极建设立体绿网,将立体绿化从高架桥柱、沿口等延伸到建筑外墙、窗台阳台,同时使楼宇屋顶绿起来,改变“水泥森林”城市形象。目前,全市已建成长宁金虹桥商业中心、闸北四行仓库的屋顶绿化以及黄浦K11商业广场的墙面绿化等一大批别具特色的项目。据初步估算,本市建(构)筑物上的可绿化屋顶总量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2015年,全市计划新增40万平方立体绿化,包括新增20万平方屋顶绿化,新增万根绿柱、万米绿墙,并以20万株植物扮绿阳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争取通过使地面、立面、屋顶、窗台、阳台都绿起来,形成一张覆盖全上海的立体绿网。郊区也将建设一张农田林网。重点在田间地头、宅前屋后、河边、路边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形成“水绿相间的江南乡村特色”。
两园,即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在目前已相对较为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基础上,制定基本实现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扫盲实施计划,研究步行15分钟公园可达性方案,强化“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地区公园”城市公园体系构建。推动老公园改造,丰富以花展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文化活动。同时,预计到2017年,上海将先期建成5座具有一定规模、自然条件较好、公共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包括青浦青西、松江松南、闵行浦江、崇明长兴岛、嘉定嘉北郊野公园。此外,松江广富林周边和金山廊下地区也纳入了郊野公园建设规划,形成“5+2”的建设新布局。未来,上海郊区还将布局建设21处郊野公园,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格局,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后花园”。
推荐阅读: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