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9日消息:广东上万公里的绿道,串起山、水、城、田、海,成为岭南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东绿道网建设注重生态、贴近群众、服务民生、促进发展,因而也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的表彰。
而继2010年在国内开绿道建设先河,近期广东再次先行先试,提出打造“绿道升级版”,在完善绿道复合功能、社区体育公园、划定生态控制线以及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开展尝试,再次走在了全国前沿。
缘起
践行生态文明的率先垂范
一个绿色、优美、通达的休闲去处,对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广东人来说,早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这一切都缘起于一份名为《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的报告。2009年8月,在广泛调研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省住建厅联合省委政研室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这份报告,立即引起了重视。
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高度集中、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居环境紧迫、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凸显的珠三角来说,建设绿道既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全面改善民生、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捷径。
于是,2010年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把珠三角绿道网摆到了与轨道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建设目标。珠三角随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随后,珠三角绿道网又开始向粤东西北延伸,经过3年的建设,广东绿道网初具雏形。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共建成绿道约10976公里,其中,珠三角地区绿道8909公里,城市绿道6977公里。广东绿道网的建设,正是广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率先垂范。
效益
绿道沿线村集体增收明显
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介绍,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代表的广东绿道网充分发挥了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种功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尤其是城市绿道选线大多经过住宅区,颇受附近居民的赞誉。
一项调查显示,珠三角91.46%的受访者认为绿道建设对住宅周边环境有改善作用,其中改善最大的是沿线风景和空气质量,其次是带动了沿线河涌及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绿道网还为城乡居民低碳出行、健身活动、休闲游憩提供了绿色开敞空间。广州王先生就是一个例子。他介绍,他工作的地方离家只有4、5公里,早年也想骑车上下班,“但那时候一是路上空气不好,二是跟机动车或行人抢道也不安全”,绿道建起来后,终于让他的想法成为现实。如今,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选择骑车通勤,“既环保又省钱,还顺便锻炼了,感觉特别好!”王先生说,近几年从身边的朋友来看,选择绿色出行的越来越多,下班后在绿道上骑车,看到慢跑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这主要是大家观念变了,但绿道至少提供了践行想法的可能”。
当然,在南方日报记者的走访中,慢节奏的绿色休闲并不是绿道的全部,依托绿道网络的不断完善,也日益发挥出经济效益。蔡瀛表示,绿道网建设改善了珠三角生态和投资环境,提升了珠三角作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地位和品质,树立了珠三角绿色发展的新形象。同时,绿道网带动了沿线旅游、运动、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周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如广州增城绿道串连村庄46个,农家乐59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达1500人。绿道网建成后,每月约有3万名游客前往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消费,2015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更达6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000万元。另据广州市统计,绿道沿线村集体经济比非沿线村增长快了53.6%。
升级
今年粤东西北建绿道逾3800公里
经过3年的集中建设,广东绿道网综合效益明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来广东取经的省市来了一拨又一拨,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更授予珠三角绿道网“201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球百佳范例称号。
不过,广东的绿道工作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笔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绿道网的综合功能。如结合社区体育公园和中小学校周边绿道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继续加快绿道连通;同时在目前建成358个绿道“公共目的地”的基础上,继续以“点”带“线”,建设多种类型的“公共目的地”,深入开发绿道网综合功能。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近期就将对流花湖公园进行拆围改造,试点打造专供慢跑的“环跑径”。
此外,广东将推动绿道网向绿色基础设施升级,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绿道“升级版”。蔡瀛介绍,结合“十三五”规划,全省各市要在今年编制完成绿道升级行动计划。同时推进城市公园、乡村公园、森林公园、带状河道海岸绿地、环城防护林带绿地、城乡楔形绿地等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与绿道连通形成有机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城乡一体的省域公园体系。
在粤东西北方面,也将继续推进绿道网规划建设。根据规划,2015年粤东西北将规划建设绿道3841.62公里。届时,全省绿道总里程预计将近1.5万公里。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