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日消息:昨日,雨后的清流国有林场场外山场——大丰坑山场满目葱茏,技术员李清源正忙着指导工人为杉木林施肥。“这片10年生的林子,平均胸径达到10.6厘米,平均树高达8.5米,平均每亩蓄积达5.3立方米。”看着长势良好的杉木林,李清源一脸兴奋。截至目前,清流国有林场完成场外造林1.41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3285亩。
清流国有林场山场地处清流县的南部,区位、立地等条件较差。2000年,林场经营总面积仅5.9万亩。在当时用材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木材采伐量每年只有3000—4000立方米左右,加上当时木材市场低迷,林场一度陷入资源和经济双危困境。
困则思变。2001年以来,清流国有林场抓住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流转市场机遇,陆续受让了大丰坑山场等田源乡域的荒山及低产低效林等2.7万亩,为此专门成立田源分场,负责场外造林工作。分场还专门配备1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并吸收当地50多名剩余劳动力开展造林。
新林场,新标准。清流国有林场场长余孟杨告诉记者,分场十分注重良种壮苗,杉木、马尾松全部选用优良种源区种子,造林苗木全部使用一级苗。同时林场还推广施基肥、定株经营等措施,确保造林质量。
眼睛向外破困境,顺势而为“茧成蝶”。通过场外造林,林场经营面积由原来的5.9万亩扩大至现在的8.7万亩,用材林面积由原来的1.9万亩增加至现在的4.7万亩,木材主营年收入由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至现在的700多万元。
推荐阅读:
(来源: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