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享用上天赐予的天然水资源

2015年07月29日 15:57中国园林网整理

中国园林网7月29日消息:夏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不仅是炎热还有就是暴雨,瞬间的倾盆大雨给城市排涝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排涝是否也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该敲响我们的警钟?那我们如何打造一个海绵城市呢?

城市发展使用地面大范围的硬化面积飞速扩大,注重地上建设,而地下的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很多地面透水渠道都被挡住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正走入中国城市治涝的视野。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吸收、过滤,并收集储存起来,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城市绿化、冲洗街道、消防储水等等。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

相信通过“海绵城市”循序渐进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充分享用上天赐予的天然水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添油加力。

推荐阅读:

海绵城市建设需“急”中放“缓”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遇瓶颈 资金不足人才短板

住建部全方面新规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纳入考核

江苏:最大程度提高排水防涝能力 细化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来源:中国园林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