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4日消息:近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均值1/10的缺水之城郑州,为降尘治理雾霾,市区洒水日耗3.5万余吨,此举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市民持续热议,质疑声众。连日来,记者采访获悉,洒水所用水几乎都为自来水管网中的南水北调水。
郑州空气质量目前位列全国倒数行列,之前持续三个月是全国倒数第二名,月份郑州位列倒数第七,比6月上升了5名,这种进步是不是频繁洒水带来的,还有待证实。在笔者看来,不管频繁洒水对郑州空气质量有多少实质改变,作为缺水之城,郑州不能只靠洒水降尘治霾。
虽然频繁洒水对城市扬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却对霾基本上没有效果。相反,频繁洒水对一个缺水之城来说是一种巨大浪费,不仅会加剧水资源紧张,也是一种严重浪费公款的行为。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郑州直接采用自来水进行降尘,而不是采用经过污水处理过的“中水”。
郑州有关方面之所以耗费自来水降尘,依笔者看,原因大概不外乎两个:一方面,有关决策者为了让郑州早日走出全国污染城市倒数行列,采取了这种不计成本的治理方式,希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对于城市形象和官员政绩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却忽视了郑州缺水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这一做法很可能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而是有关决策者自行决定。如果组织环保专家、民意代表进行过充分讨论,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浪费式治污。无论是专家质疑,还是市民热议,都说明这一做法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民意基础,更像是权力独断专行的结果。
笔者以为,郑州降尘治霾必须回归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即使有必要通过洒水的方式来应急,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重视节约用水。比如说,采用“中水”来降尘,并减少洒水的次数。同时,对于制造扬尘的企业、“泥头车”、工地等加大治理力度,即应该从污染源头来治理扬尘,不能只靠洒水。
如果只洒水,不从源头上治理,浪费城市生命之水不说,而且纵容了扬尘制造者,让他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对于霾,则需要找到霾的来源,然后对症下药,比方说,对工业污染导致的霾,必须下决心治理高污染项目;对于汽车尾气形成的霾,应该提高成品油的标准和质量等。
从某种意义而言,采用洒水方式降尘治霾,是一种头脑简单、急功近利、权力任性的做法,甚至连治标都谈不上,更别说治本了。希望郑州有关方面重视专家意见和市民质疑,及时改变错误做法,避免缺水之城再度“喊渴”。
推荐阅读:
(来源:新快报(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