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湿地生态红线制度

2015年08月25日 14:09中国环境报吴殿峰

中国园林网8月25日消息:黑龙江省人大近日召开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审议《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根据《条例(草案)》,黑龙江省将建立湿地生态红线制度、湿地保护补偿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这标志着占全省土地面积11.8%的湿地将得到全面保护,部分湿地保护力度不够、遭到破坏的局面有望改变。

此次审议的《条例(草案)》共7章53条,主要规范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采取全面严格的保护措施、规范湿地利用内容、强化监督管理等内容。

在制度建设方面,《条例(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湿地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湿地生态红线制度。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科学划定并严守湿地生态红线,维持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建立湿地保护补偿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政府另行制定。建立名录管理制度,湿地保护实行名录管理。建立分级保护制度,湿地实行分级保护。

《条例(草案)》规定,保护湿地可以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进行。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县级以上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给予补水;经依法批准在湿地内从事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制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方案,保护湿地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湿地主管部门或者管理机构应当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商业服务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据了解,2003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在湿地地方立法方面开创了先河。

推荐阅读:

遂宁河东新区湿地公园河滩地变城市“绿肺”

深圳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开园迎客

沈阳东部地区将现五座湿地公园

深圳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将开园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