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大格局 大手笔描摹“本色乡村”的灿烂画卷

2016年11月30日 08:53中国园林网段世平

纳墨设计机构发起人、副总经理、设计总监张华

中国园林网11月30日消息:一头简约、时尚的亚麻色短发,精致、轻盈而不失端庄地行走在展览大厅,这是张华女士留给记者的印象。作为纳墨设计机构发起人、副总经理、设计总监,她立足于对本土文化和行业现状的思考,以大设计格局带领团队专注于精细化作品,特别是本色乡村的设计打造和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成绩斐然,设计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重点奖项。近日,在厦门举办的一场景观设计行业的盛会现场,记者对她进行了一番简单的采访,倾听她讲述个人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园林网:张工,您好!很荣幸采访到您这位行业内的资深景观设计师。之前对您的资料也有了大体的了解,您作为设计师具体从事哪方面的设计?

张华:就我个人来讲,比较注重精细化设计这一领域。因为最近这几年,我带领的团队设计的项目类型也比较多,所以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乡村设计领域。进入得还算比较早,早在国家政策提倡之前我们团队就进入乡村设计这一领域,致力于乡村景观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之前设计的乡村项目,除了做完景观设计,还会进行旅游规划或综合发展规划。湖北的桃源村就是我们公司做的项目,网上可以搜索到该项目的介绍资料,现在已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了。可以说我们从事的设计领域是与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吻合的。对乡村设计而言,仅仅做好乡村本身的建设规划意义不大,还需要与旅游、产业和社区发展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这样的规划才具有的长远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园林网:湖北桃源村应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在该乡村的建设中,您和团队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体现的?

张华:湖北的桃源村,2012年我第一次去桃源村,这里虽然是传统村落,但是从地理学科上讲勉强称得上资源的就是石头和一些树,湖北典型的空心村。说的空心并不是没有人,人口结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项目启动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乡村的设计不能只是做房子空间和环境,这里更需要一个以农民受益为目的的综合性规划,让漂泊的人回来,在村子里有舒适、有尊严的劳作和生活,这是项目最大的目标。

在实施中,我们打破常规的建设时序,提出将景观工程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先行推进。处于对乡村本色的追求,我们的景观规划极大的依托了自然环境和生态格局,将建筑、道路、地形看作景观元素,融入到大的环境构图中。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场地的原有条件,其间的道路、池塘、丛林、树木、院落等等这些都尽量保留了场地原有的状态。其次,使用野花野草、本地石料、旧砖旧瓦和传统的搭建与砌筑的方式,不但为乡村保留了乡土性,节约了成本,还构成了材料的循环。对于传统的材料和技艺,很多设计师觉得是低技术。我们也发现在民间长期闲置或流失的传统技艺成了少数匠人掌握的高技术。我们实施的低技术就是本土材料和简单易操作的技术。并不是每个乡村都有信手拈来的故事。桃源文化就是很含蓄的,就是没有可以称得上资源,关于文脉我们希望是场所认同下的真实体现,而非简单的符号化的拼贴和复制,在桃源纯粹的本土性成为最时尚的东西。

中国园林网:听了您的精彩讲解后,发现在关于桃源村项目的描述中,您多次提到“乡村本色”等概念,什么是乡村的本色?

张华: 什么才是乡村的本色?我举例说明下。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这是中国700年前中国乡村的写照,蕴含了古人的乡愁。樊圻的这幅作品,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清代的乡村依旧是生于土地,融于自然,画面上很难看到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可以说诗意栖居就是中国乡村的本色意向

黔东南的古村遗存,从材料和建造技艺的延续和变迁,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时间的痕迹。可以说文脉的延续是中国乡村的本色。

沿着时间的脉络我们还在贵州的山寨看到了塑钢窗,在安仁古镇看到了民国时期地主家安装的花玻璃,说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大家都有改善条件,追求时尚的愿望。不断进化的现代观也是中国乡村的本色。承载不同身份的情感认同,也是本色的乡村。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示意图

黔东南的古村遗存

中国园林网:听您这么一讲,本色乡村宛如一幅美丽清晰可见的画卷,不再是令人费解的抽象概念。在进行乡村项目设计过程中,您有何感悟和体会?

张华:在进行乡村项目设计时,首先要运用“景观先行”的思维。景观先行,就是用景观专业来牵头做项目的综合规划,也包括旅游规划。换言之,我们现在提倡的是一种大设计格局,原来的单一专业做设计被认为有些片面,认为人的活动只和周边的物理环境发生关系。实际不是这样,人的活动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整个活动是延续的,也会对周边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影响,那么整个活动的物质空间以及文化、经济、社会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景观设计,说到底是要综合考虑人的行为和感受。所以未来的景观设计会注重多学科的融合,设计会更加多元化、人性化。

总结一下,关于本色乡村我们会从诗意栖居的浪漫主义色彩中,从不同身份的情感认同中归纳出理性的本质,那就是广义上的乡村可持续。大设计格局下的可持续思维,决定了本色乡村的设计实践必然涵盖以下五方面的关切:一是推进基础设施的提升与服务功能的完善,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先行;二是协调形式与功能,空间与时间的优先关系,注重低技术应用与材料的局域循环;三是提倡生产生活方式的完整延续与真实性,强调乡村的自主发展;四是关注文化混杂及其有机融合,追求不同群体的身份认同。五是理清乡村是谁的家园,谁来受益。

中国园林网:本年度艾景奖景观设计大会的主题是“围墙、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您对本次大会的主题有什么看法?

张华:本年度行业大会的主题,是非常贴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说未来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围墙的拆补,也反映了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说大会的主题是非常契合行业发展潮流,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行业的发展需要打破空间和时间、专业和学科的界限,进行跨界融合,从而不断丰富完善并推动社会发展。

中国园林网:感谢张工接受我们的采访,期待下来您带来的主题分享。谢谢!

个人简介:张华,纳墨设计机构发起人、副总经理、设计总监,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ILIA 2014年度杰出景观规划师(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近期代表作品有湖北桃源村景观规划与国家4A级景区创建规划,山西浑源一德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规划,朱家尖国家5A级景区创建提升规划,朱家尖最美海岸湾村游系统与全岛慢行系统景观规划等。

推荐阅读:

由杨:高房价下的住宅景观设计

ProfessorLuis Paulo Faria Ribeiro:具有环保意识的景观设计启发

首届云南“园林杯”景观设计大赛获奖项目颁奖

宜宾城市景观设计方案市民说了算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