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来:建立“食物森林” 城市的新兴绿化

2016年11月04日 13:36北京青年报冷杉

中国园林网11月4日消息:刘悦来在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景观设计专业,然而在教学中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景观设计是一门跟自然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但学生对自然却并不敏感。

“我觉得这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环境污染让人们远离自然,当河流污浊发臭,行人必然避之唯恐不及;当土地被农药化肥侵蚀,玩泥巴的游戏自然从童年中消失。另一方面,现代景观设计也在走向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比如,很多城市的行道树普遍是一些香樟、法国梧桐或者银杏,地面基本是一些草皮,麦冬、杜鹃这些植物已成为城市景观的 标配 ,这种简单化也导致城市景观越来越单一,城市生物多样性骤减。”身为一名老师,为了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连接”,刘悦来在两年里,上下班不再开车,拿着相机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拍摄城市里的野花野草,用他自己的话说,“连石头缝里的小草都不放过。”

两年下来,刘悦来的相机里,竟然“收藏”了100多种野生植物,足够他在学校里成功举办了一个名为“住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野生植物”摄影展。

2014年,刘悦来先是带着一批学生成立了兴趣小组,这便是刘悦来的“四叶草堂”的雏形。

“人离不开地,做自然教育要让这个地方的居民能够长期自主地观察,劳作,参与并维护。”四叶草堂团队在社区中开展让老人、小孩都能参与的营造活动,以工作坊的形式,把一个工程拆分成很多个自然教育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社区营造项目,建立属于居民自己的社区花园。他们教孩子们铺路、铺草皮、种植,画画,把园林施工队的活变成小孩能够参与的事情。“自己做过才会有感情,能够激发参与者在活动之后自觉维护他们的作品。”刘悦来说。

社区花园需要社区居民参与设计、建造和维护。刘悦来说,设计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人们从设计的过程中开始真正去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我们也才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凭主观臆想去设计,毕竟居民才是这片社区的主人。每一个社区营造项目都有小孩子的参与,会让他们将喜爱的场景画下来,比例不协调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刘悦来还鼓励孩子、家长在家里育苗,体验播种的乐趣,了解植物的特性,鼓励人们多种植上海本土的植物,每次活动基本不买任何材料,就地从自然场地中寻找“适合”的材料,“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总是超出大人的预想。”

给上海画一张“食物森林”地图

两年以来,四叶草堂在上海进行的以可食地景为手法,营造了12个“食物森林”。

在一般城市园林景观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用更加简单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比如为了避免飞絮、果实给园林管理带来压力,就想办法让植物只开花不结果,但如此一来,城市中的动植物必然越来越单一。

而通过打造“可食地景”,用果树代替梧桐、香樟,用瓜藤代替种植盒,用各种各样的香草野花替代草皮,特别是巧妙地种植一些开花的可食植物,就不仅能将环境打造得美观,同时还能带来采摘、收获的乐趣,在激发人们参与管理的同时,节约了不少养护管理成本。

[分页]

与此同时,刘悦来觉得,一个城市的景观中,更好的表现应该是,除了人能够享用景观中的成果之外,动物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在常规城市绿化中,免不了使用化肥农药,选择多彩多姿的外来花卉,如此城市中的原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遭受 挤压 ,生物多样性降低。我们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替代农药,用家庭酵素与现场堆肥替代化肥,多种植本地原生植物,招引蜜蜂蝴蝶小鸟回家。一片菜园或许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所需,但却能成为诸多动物的庇护所,这种状态下的 可食地景 超越了原本的模式,我把它叫做 食物森林 。”

刘悦来解释说,森林是一种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作用自不必言说。而现代城市似乎走在了森林的对立面,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更是一绿难求——草坪不能躺着晒太阳,植物更是只能远观不能触碰。“其实,一屋一园,种上三五棵果树,历经春花夏叶等到满园果香,这样的小院不就是一片小森林吗?森林不一定只能存在于山上,也能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想象一下,把观赏树种换成果树,不仅能生产水果或核仁,供人们和动物一同享用,而且花、叶、果也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成长到一定阶段还能提供木材。而在林下,把草皮换成西红柿、生菜、豌豆等蔬果,小径两旁有金盏花、薄荷、熏衣草等香草植物,美观和采食并用,不就形成了一个可食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吗?”

刘悦来所做的,就是用实践来验证“食物森林”在城市实现的可能性。

铁轨边的火车菜园

在上海一条火车轨道旁,本来有片7亩左右的荒地由于无人管理,有的居民自发在那里种菜,但时间长了,也成了建筑垃圾堆积的地方。刘悦来看上了这块没人理的空地,于是想方设法联系有关管理方面,与企业和社区合作,把这片废地打造成一个特殊的可食地景基地——“火车菜园”。

虽名为菜园,这里却更像是一个社区邻里中心。两年时间,从清理建筑垃圾开始,这片土地逐渐恢复生态,刘悦来和他的团队在这里栽种了许多果蔬和野花野草,形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同时,他们还建立了雨水收集净化装置,把集装箱改造成三间教室,用回收材料制作桌椅板凳和创意十足的手工装饰……所有这些,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创意,都是由会员与社区的居民共同参与进行的。

火车菜园建成后,这片空间成了亲子活动的好去处。在这片“食物森林”里,人们种上了瓜果蔬菜和香草植物,甚至还有经济作物,比如油菜。刘悦来的团队成员们组织邻里亲子参与打菜籽和榨油,引导孩子们以自然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活动结束后,很多人还能拿到一小瓶菜籽油带回家。

无论是种植主题还是收获主题的活动,食物在社区居民和自然之间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片“食物森林”不仅能够让人们有机会接触自然、观察自然,还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昆虫越来越多了,我们还能找到多种不同的青蛙,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发现蛇,这是我比较担心的。”刘悦来笑道。

火车菜园不仅仅只针对社区开放,其他自然教育组织也可以到那里免费开展活动,社区居民和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填写一张简单的自组织活动申请表就可以使用了。

可食校园,让树木陪伴学生成长

同济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建成的中学,80亩校园中有10亩绿地。刘悦来看上了这片地:“完全可以建成一个集乡土植物园、稻田、小荷塘、阶梯葡萄园、屋顶教育农场等为一体的 可食校园 。而且,运用 可食地景 的方式,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可以降低营造和管理维护的成本。”

这一想法幸运地得到了中学校长的支持。刘悦来在微博中说:“很期待这个新的校园,能成为一个让全体学生、老师、家长共同见证其逐渐成长的校园。一年级的学生从育苗开始,从种一粒种子开始,等到5年级甚至9年级时,很多树的种子,已经长成不小的树木,学生见证土地和自身的力量,这是何等的欣喜。”

目前,除了火车菜园和同济附属实验学校之外,刘悦来和他的团队还在上海世纪公园等地建立了食物森林基地。刘悦来希望在2040年,能够把上海“食物森林”的数字扩充至2040个。

“一座城市,如果城里人可以品尝到自己栽植的果蔬香草,如果人们种植和收获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阳台,如果这座城市的郊野乡村沟渠河塘随处可见萤火虫……那么,不需要纵横捭阖与繁复论证的数据指标,她一定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城市对乡土的尊重,也是一种力量,能够真正地促进城乡的和谐。”

推荐阅读:

海南:调研三亚湾绿化改造工作 保护原生植物

烟台滨海一线搭建千米围挡 保护沿海植物

海南:推广珍稀抗癌植物 壮大林下经济

甘肃肃州:开展林业植物检疫专项行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