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建设“海绵城市”缓解缺水难题

2016年01月18日 10:41淄博晚报赵瑞雪 李妍

建设“海绵城市”缓解缺水难题

中国园林网1月18日消息:合理利用雨水也利于改善生态“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淄博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众多委员提案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并对缓解缺水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现状调查:城市缺水呼唤建设“海绵城市”

对于“海绵城市”,大多数淄博市民比较陌生。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出台,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大力支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2015年4月,济南等16城市被列入“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海绵城市’简言之,便是设法将雨水留下并加以利用。”在致公党淄博市委《关于加快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中提到,淄博市作为北方城市,总体上是缺水的,由于得不到有效补充,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库存蓄量也不断减少,今年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太河水库也几近干涸,建设“海绵城市”十分必要。

政协委员王颂在《关于加快淄博市海绵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中也分析,淄博市地处暖温带,春季风大干旱,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则晴朗多旱,冬季干冷少雪;从地形上看,淄博市又是一个山地、平原、丘陵、河谷等诸类地貌景观齐全的地区,这种地形使得雨季的集中降水迅速泄去,浪费了有效降水极易干旱,“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致公党淄博市委建议,首先应搞好“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城市建设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鼓励建设楼顶花园,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此外,还建议今后在河道治理中尽量选择在河底种植水生植物,使河道发挥小型湿地的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和蓄渗,补充地下水。

政协委员张照利建议,新开发片区应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在建与既有建筑小区要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试点片区内的既有与在建建筑小区要建设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等,并设置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对地面径流有组织地进行汇集与输送,采取截污等预处理措施后引入原有或新建绿地渗透、调蓄,将蓄积雨水用于小区内绿化浇灌等。试点区域内新规划项目应纳入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实施全过程规划控制。

王颂委员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树立示范效应至关重要。他建议,要在新建生活区、学校、医院、体育场所先行试点,做成样板工程,起到示范作用,为以后在老城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当前政府已向首批试点城市投入补助资金,他建议我市也应积极做好项目论证、包装等准备工作,争取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此外,建设海绵城市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在争取国家财政补助的同时,还应探索将海绵城市试点与PPP模式融合,探索城市建设运营新的投融资渠道。

推荐阅读:

陕西将全面鼓励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湖南实施五年水污染防治计划 将建设2-3个海绵城市

广西玉林“海绵城市”建设渐入佳境

深圳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淄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