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6日消息:日前,为进一步推进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山市政府出台《中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6-2018年)》(简称《方案》),提出以城市绿地、乡村森林建设为点,以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及农田林网为线,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片,按照近自然方式建设与管护,通过两年努力,将“点”“线”“片”有机串联成整体,实现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标准,2018年年底前通过国家评审验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每个镇区至少建设1处以上微型公园
《方案》提出,要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三旧改造,结合城市郊区、镇区的特定地形地貌,加快推进各类城市公园建设,完善提升现有公园,努力增加公园数量和覆盖率,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方便市民出行休闲游览,满足日常游憩需求。近期,完成金字山公园、彩虹绿洲公园二期、花尾渡船文化公园、五马峰公园、恒美公园、古香林公园、陈天觉墓纪念公园建设,加大逸仙湖公园、莲峰山公园、中山公园、紫马岭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加快推进新安低碳公园、气象公园建设。
同时大力利用荒废、闲置地块及边角地块,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袖珍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种微型公园,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打造10分钟生态步行圈,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良的公共开放空间和休闲活动场所,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每个镇区至少建设微型公园1处以上,近期完成示范点5处建设。
此外,《方案》还要求加大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深化秀美村庄建设,融入山水原生态风光的改造提升。结合宜居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河涌两岸、房屋四旁等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质量,优化村庄宜居生活环境。各镇区加强村庄绿化投入,每年完成绿化美化村庄(社区)2个(翠亨新区除外),平均每个村庄(社区)新造林绿化面积不低于10亩。到2018年,建成绿化美化村庄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10个,建成绿化美化村50个。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和花卉苗木业
《方案》要求把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契机,推动全市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经济林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
首先是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前提下,结合当地人文特色,打造优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构建一个生态旅游核心、四大地区级精品线路、五大生态旅游片区的生态旅游布局,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继续完善建设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崖口省级湿地公园、孙中山故居景区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基地,将中山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生态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
推进花卉苗木行业发展,继续完善全市花卉苗木场圃建设,加大对横栏、古镇、东升、板芙、东凤、阜沙等镇区花卉苗木扶持力度,推动花卉苗木产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培育乡土树种及珍贵树种,注重苗木生产质量,满足森林城市建设需求。
加强经济林产业发展,重点在三乡、坦洲、神湾、板芙、南朗、五桂山等镇区,加快龙眼、荔枝、番石榴、菠萝等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引用良种,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引导,积极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充分利用林产品交流平台,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计划增加湿地面积11450亩以上
《方案》还提出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体系建设以及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逸仙水库周边森林资源和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宣传,提升科研监测水平。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
通过全面提升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现代化发展,力争近期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远期建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森林公园建设方面,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森林公园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宜居度,实现“城在林里,林在城中”的自然和谐状态。整合金钟湖公园、树木园等主题园区以及周边森林资源,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近期建设成为省级森林公园,远期建设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继续加快完成丫髻山、铁炉山、蒂峰山、大尖山、碑角头、沙边、凤凰山森林公园,以及树木园三期、田心森林公园二期等9个公园建设。
在湿地公园建设方面,利用中山水系发达、河网纵横、湿地丰富的特色自然条件,打造东、中、西三条湿地发展带,高标准、高投入、高质量建设一批湿地公园。重点推进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南朗崖口省级湿地公园、坦洲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小榄菊花文化湿地公园、古镇灯都生态(湿地)公园等23个市级(含生态修复型)湿地公园建设,计划增加湿地面积11450亩以上。
推荐阅读: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