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0日消息:对于河网密布的鄞州来说,水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源泉,是城市的命脉与灵魂。从古代王安石鄞县治水,到今天紧锣密鼓的“五水共治”,治水基因已深入鄞州的骨髓。
自“五水共治”攻坚战打响以来,鄞州把治水作为转型发展的引领工程,以“两百亿投资、二十大工程、十大举措”为重点,科学治水、系统治水、高效治水、铁腕治水,立志还鄞州人民一个碧波荡漾、水清景美的江南水乡。两年来,安排的50余类重点治水项目推进顺利,累计投资额达115.8亿元,不仅治出了水清岸绿的美丽家园,更治出了全面参与治水的文明风尚、生态建设的绿色大美,成功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谱写了一部生动的当代《水经》。
“清三河” 水清岸美景如画
水面清如明镜,湖底水草摇曳,鱼儿畅游其间,在鄞州,无论区府环河、华茂支河,还是院士公园河、万达环河,随手一拍便是水景如画。
水环境改善的背后,是鄞州长久以来坚持源头治污、铁腕治污的结果。以“清三河”为突破口,以“河长制”为重要抓手,鄞州全力打好控源头防反弹攻坚战,全面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空气清新的“美丽鄞州”,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
西塘河是鄞西泄洪主要通道,主河两侧支流近30条,与轻轨1号线并肩而行。几年前,西塘河曾是一条“问题河”:劣五类水质,生活污水直排,两岸满眼是违法搭建,建筑垃圾成堆,连小船都怕搁浅。
“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以后,西塘河先拿“脏乱差”的河面开刀,清障与清淤疏浚同步进行,网箱间鱼箔相继拆除,沿河39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快速铺开,河边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接入污水管网,同步建立24小时河面、河岸监督保洁制度……短短两年时间,河道全长4.7公里、总投资超3.8亿元的西塘河经历了一场从“问题河”到“景观河”的美丽嬗变,迎来了“第二春”。
西塘河的美丽蝶变只是鄞州“五水共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鄞州进一步加快“三河”整治步伐,全年完成河道清淤疏浚292公里,整治城区内河22条,实施城区内河水质养护60条,累计投入“三河”治理资金2亿多元,149条垃圾河全部消灭,111条黑臭河已基本完成整治。
“治水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建立健全以‘河长制’为代表的治水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治水从分段治理向全域治理迈进。”鄞州治水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长效常态抓治水,鄞州落实最严格的责任制度、最严厉的治理制度、最严肃的问责制度,778条河流全部建立“河长制”,全面推行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网络,确保各级河长各负其责,层层递进:区级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牵头组织制定河道综合整治方案;河道所在镇乡(街道)主要领导担任二级河长,承担具体河道综合整治任务;河道所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三级河长,协助上一级河长抓好河道综合整治,并在河岸设立河道责任牌和保护公约。“河长”们与每条河道保洁员等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治水”团队,还将“治水”变为“智水”,建立了河长制工作微信群,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水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治水没有完成时,鄞州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全力整治“三河”的同时,鄞州大手笔、高标准建设生态亲水河道,水质提升与河岸美化同步,打造水清景美的生态走廊,为公众提供了一批共享治水成果的重要休闲、健身场所。
古林镇西洋港河综合整治工程、庄潭河综合整治工程、五乡镇后塘河综合整治工程……鄞州投入资金超5亿元,对辖区内部分骨干河道实施综合整治,全区河道引洪排涝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岸坡更加稳定,河道环境得到全面改观和美化,获得老百姓的由衷点赞。
截污纳管 标本兼治防反弹
在治水的实践中,鄞州深刻认识到,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污水防反弹的关键是截污纳管。”为从根源上打好“控源头、防反弹”攻坚战,鄞州狠抓管网建设、接入纳户和排水许可三大重难点工作。
位于鄞州西片区的集士港镇择水而立,因水而兴,有“十字港”之称。“五水共治”行动全面开展以来,集士港镇迅速开展“清爽行动”,投资2000多万元启动污水管网治理工程,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进行集中纳管和处理,水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河道干净了,臭气也闻不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了,污水管网也逐步接到家里了。”家住岳童村的范先生切实感受到家乡水质的变化,留在这里养老的念头更加坚定了。2016年,集士港镇将继续深化“清爽行动”,不断改善镇村的环境面貌,打造一座宜居、宜商、宜文、宜游的江南水乡特色小城。
以集士港镇为代表,鄞州正掀起一场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高潮。鄞西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工,进入污水联动调试阶段;滨海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即将开始设备调试。截至目前,鄞州已建成污水主干管100.3公里、在建45.6公里,建成镇乡污水收集管网302.1公里,覆盖165个行政村,基本形成全区污水管网处理系统框架。同时,污水收集毛细血管深入农村大地,两年来投入6.35亿元,完成15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今年力争实现区内所有规模企业、事业及重点用水单位污水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鄞州治水办的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污染,鄞州以“产业治污”为抓手,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排水许可制度,2015年更将范围从企业扩展至乡镇,并引入第三方单位进行排水许可证办理,负责为各镇乡(街道)的排水户做好污水预处理设施改造,完善厂区内雨污分流。
“经过两年努力,大部分企业排水意识明显增强。”鄞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排水许可制度的同时,鄞州全面完成化工、造纸、金属表面酸洗、农副产品加工等4大行业的整治任务,对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仅去年就否决项目229个。
“宁可牺牲一些GDP、宁可舍弃一些财政收入,也要把水治好,还鄞州百姓一个碧水蓝天。”鄞州主要领导强调。以治水为契机,鄞州开启了治水与富民携手,发展与环保同行的生态发展道路。
治水强基 重点水利惠民生
2015年,是鄞州“五水共治”持续发力的一年。随着治水工作的相继开展,鄞州水利建设也步入高速建设时期,一批重点水利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为鄞州“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奠定扎实基础。
姚江堤防加固工程鄞州段位于姚江右岸高桥镇境内,堤线全长17.7公里,是姚江干堤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工程鄞州梁祝段,江面波光粼粼,岸边绿意盎然,仿佛走在绿色生态景观长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姚江堤防加固工程鄞州梁祝段最大的功能在于防洪排涝。去年防御‘灿鸿’台风,这项工程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姚江堤防加固工程鄞州段建设单位负责人说,姚江堤防加高加宽,宽度从原来的3米增加到30米,使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
姚江堤防加固工程是鄞州“治水强基”工程的一个样板,折射出短短两年时间鄞州防洪排涝能力的整体提升。为防洪水,奉化江、东江、姚江、剡江四大江堤防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排涝水,鄞东南沿山干河、铜盆浦泵站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去年安排投资9亿元,创历年之最。
修建泵闸是“五水共治”中受到高度关注的工程。铜盆浦泵站是其中一重点项目,也是宁波市5座防洪治涝应急工程之一,4次启用均发挥了显著功效。去年“灿鸿”和“杜鹃”影响期间,铜盆浦泵站4台机组满负荷运作,为鄞东南片区尤其是鄞县大道以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排涝作用。
为提高鄞东南、鄞西平原排涝抗灾能力,鄞州正在建设和规划一批泵站碶闸工程。规划中的风棚碶泵闸工程位于奉化江左岸、石碶北渡,设计流量为80立方米/秒,为鄞州区第二座大型强排泵站。工程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投资估算3.53亿元。
这些重大工程“治水强基”、层层推进的背后,是始终强化资金、进度和质量“三保障”的结果。为了保证项目资金,鄞州在依靠区镇两级财政投入以外,创新性地启用区排水公司和水投公司搭建融资平台,从政策性银行贷款,并号召工商界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踊跃捐款,共募集资金2.43亿元,专项用于镇乡(街道)的治水工作补助。
在保障工程进度上,牢牢扣住“项目前期抓早”“政策处理抓实”“建设模式创新”“工程进度抓紧”要诀,建立环环相扣的工期倒排倒逼机制,专门出台政策落实镇乡(街道)政策处理的属地主体责任,以保证工程进度。
“对施工单位我们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将工程进度与资金拨付挂钩,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鄞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鄞奉交界段工程中,鄞州首次启用代建制,由投资方选择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业主管理方,全权负责项目建设过程的组织管理。还由区排水公司招标确定监理单位对项目实行全区统一监理,区排水公司实行平行检测进行监督,形成了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
水安则民安。绿水青山的重现让每个人受益。在政府主导下和民众的积极参与中,鄞州奏响了一曲“五水共治”“人水和谐”的“交响乐章”,碧草绿树、鸟语花香,船行水面、鱼游水中的美丽家园终于重回现实,转型升级的时代号角,正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上一再激荡。
推荐阅读: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