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建人工湿地花园 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
中国园林网4月15日消息:昨日上午,惠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暨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在龙门召开,市委书记陈奕威称要在全市推广龙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模式。据悉,今年惠州将新建200多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据悉,该模式是通过湿地“小花园”,将污水由浊变清后可排入池塘养鱼,也可用于农田灌溉。
筹300万建15个人工湿地
“以前在我们村里,污水基本靠蒸发。”据平陵镇光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伯梁介绍,该村目前有40 0 0多人口,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横流,环境污染较严重。
去年底,在惠州市委办扶贫“双到”驻村工作组帮助下,他们筹集了300万元资金,决定采用生态治理建人工湿地小花园+生态沟的办法,解决生活污水难题。该村根据地形走势、村民居住分布的实际情况,离圩镇较近的8个村民小组采用建设市政管网的方式,将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平陵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而离圩镇较远、居住较为分散的12个村民小组则建设15个人工湿地,进行分散、就地处理。
昨日上午,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浑浊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沟渠,排进栽植有各种绿色花卉植物的四方形人工湿地由浊变清,变成一汪清水流出。一旁的水塘清澈透底,不断有清澈的水从花园旁流入池塘。目前在该村路边或菜地里,共分布着15个花园式污水处理小湿地,栽植着睡莲、花叶芦竹、美人蕉等,每一个人工湿地就是一座漂亮的微型花园。此外,每家每户房子边上还修建有生态沟渠,水边栽植有红花树、美人蕉等植物。
农民从拒绝到主动求建
“湿地以具有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矿渣、生物质填料等过滤,再由挺水植物吸附、消化,最后排出的就是清清的水流,完全可以用于农田灌溉使用。”广东千秋伟业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东升介绍称,光镇村村民居住相对分散,不适合建集中式湿地,因此采用这种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的水环境整治模式,将生活污水引入湿地处理池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村庄美丽整洁。
“这些能喝污水的植物长起来后,湿地就变成漂亮的小花园了,闻不到臭味,流出来的水很清。”该村村民潘伟光主动要求将项目建在自己住宅小院内,承接周边8个农户的生活污水。潘伟光家的这个小湿地有20平方米左右,挨院子围墙而建。
齐东升告诉记者,由于每建设一处人工湿地,就要占用几平方米土地,刚开始村民中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为什么只用我家的地?家门前建个“化粪池”今后发臭怎么办?为了统一意见,建设方与村委会开始加大入户宣传力度,并鼓励村民参与建设。随着一座座白木栅栏围成、种着各种绿色植物的微型人工湿地次第落成,一条条干净整洁硬底化的雨水排渠也取代了过去的土沟,原本反对建设的村民后悔了,“原来不脏不臭,还很漂亮”。“之后这些村民主动找到我们,请求也在他们家门前,加建一座人工湿地花园。”齐东升乐呵呵地说。
生态修复:投1.14亿元治理10条河涌
在龙门县平陵镇平陵河翁坑河涌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现场,记者看到,两岸修建了生态护坡,种植花叶芦竹、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了一条园林带,河水比较干净。
“这个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主要采取生态修复方法,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广东千秋伟业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总经理齐东升告诉记者,例如通过清理河道淤泥、修建生态护坡等措施提升水质,恢复生态自净功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门县大力开展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计投入1.14亿元,完成10条河涌环境综合治理67.9公里。根据市、县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该县龙门河(增城)省控交界水质长期稳定达到Ⅱ类,全县境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河下游的广州增城对该县近年来的流域水质保护作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已两次拨出共计500万元嘉奖该县。从2015年起,惠州市启动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奖励机制,该县5条河流断面参与考核,总分排名全市第一,获奖资金401万元。
清水治污:将建200多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去年,全市清水治污工作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惠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全市新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1座,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477座。
惠州市副市长邓庆忠在昨日会上透露,近年来惠州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活动。其中,市环保局争取中央资金4.2亿元和省级资金近1亿元,用于惠州河涌污染整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要新建200座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