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日消息:连续十几年开春,佛山市历任领导班子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那便是植树拜年。作为一座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年,其意义不言而喻。过去,由于佛山大量传统产业企业的粗放式发展,在推动经济向前进的同时导致了资源环境的损耗,一批企业家也因此出走。恢复与弥补生态,成为了历届政府放不下的“心事”。在近年来大规模的整治、修复工作下,如今的佛山再度成为了生机黯然的岭南水乡,佛山人亦重拾了曾经被淡忘的乡愁。
强化城市生态系统 再塑绿水青山
问起20世纪末出生的一代人,对佛山南庄的印象无非是烟囱林立、工厂密布。当时,仅有76.6平方公里的南庄镇聚集了佛山市一大部分的陶瓷企业,污染状况十分严峻,在南庄镇镇委委员温冬的印象里,灰霾漫天、河涌黑臭,“当地很多老板都往外逃”。
搭上了城市升级计划和生态复绿的多项战略,南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淘汰污染企业、耗费大量成本修复生态,重塑森林植被。
现今南庄镇绿岛湖片区发展成为了鹭鸟成群、天蓝水绿的“城市绿肺、产业新都”。“房价涨了,以前出去发展的人们又开始往里"挤"。”温冬说,南庄又重新汇聚起了大批企业家,这回开的不是陶瓷厂和粗放型的生产企业,而是更加符合生态要求的都市型产业。
连接成片的桑基鱼塘成了佛山一到亮丽风景
在与南庄镇相隔20余公里的高明区,也恢复起了以往岭南水乡田园渔耕的特有生态体系,万亩桑基鱼塘连接成片,景象美不胜收。种桑、养蚕、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旅游业和缫丝等加工工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与环境重归和谐的例子在佛山不胜枚举。据副市长王玲介绍,这些年来佛山重新理顺了发展思路,走上了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在人们可感可见的城市形象上,一方面着力恢复提升片区的生态景观和功能面貌,并将其向村居延伸,对村级工业区实行“一村一策”环境整治,再造了城市传统生态特色。另一方面,佛山还积极推进全市范围的绿化大行动,建设了沿高速、铁路、江河长达380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形成了多层次、多色彩的绿色长廊。通过拆旧增绿、见缝插绿、边角地复绿等措施,大量新建公园绿地。
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佛山打造出了总面积超1150公顷的城乡湖泊湿地群,相比“十一五”末全市新增公园绿地122处、面积达526.24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4.8%。在绿色不断汇聚的现状下,那个狼烟缭绕的佛山已然远去。
环境优化反哺产业 定调绿色发展
什么是乡愁?就是让离人怀念、居者不舍,甚至是旁人向往。外出企业家的“回潮”是乡愁最有力的体现,而慕名前来安家置业的新佛山人则为乡愁注入了全新内涵。
祖庙东华里片区是广东省保存范围最大的岭南文化街区,通过修缮、升级如今已打造成融合民俗文化、时代特色和商业文明的“岭南新天地”,夜晚人流如织。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佛山的城市吸引力明显提升。2013年以前,禅城区祖庙街道丰收涌还属于污染重灾区,周边工业区环绕,制衣企业偷排严重,导致水体恶臭难闻,令人避之不及。根据涌长李仕亨介绍,在看到问题以后,当地投入3个亿进行综合整治,截污、清淤、活化水体,打造岸线景观,不仅提升了周边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还吸引了时代地产拿下两个地块建设“时代云图”项目。
类似的,在佛山新城的中心区域如今建起了宽达百米绵延5公里的滨河景观带,各类花鸟杂陈其间,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得以诗意栖居。“奢侈”的生态环境,在造福佛山百姓的同时,成为了高端产业汇聚于此不可或缺的要素。佛山新城管委会副主任何小坚自豪地说,滨河景观带的周边现在构筑起了包含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素质现代产业体系,“如果没有这样优美的环境,他们怎么会愿意来?”
最初,佛山因工业污染而治理生态;如今,生态环境的优化正“反哺”着佛山工业,使其具有更高质量的发展。
佛山副市长王玲表示,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不会就此而停,“十三五”期间佛山将继续推进环境治理、建设宜居美丽城市,力争在2017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2020年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0%、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85%、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