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昨日,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昨日,记者从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获悉:
成都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并以此统揽龙泉山脉的生态和产业发展 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有望将于近期开建 第三水源三坝水库有望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七大目标描绘美丽“雏形”
2020年,成都将呈现怎样的面貌?《意见》提出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生态安全格局、绿色出行、城市功能、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等七大目标,美丽中国典范城市,雏形初显。
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升,占比力争达70%,冬季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到2020年,全市细微颗粒(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主城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全面建成,岷江、沱江等成都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0%以上。
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完善
区域大绿隔体系初步形成,龙泉山森林公园基本建成,“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绿色出行更加便捷
初步形成地上地下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成为主要出行方式,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50%以上。
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
城镇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文魅力更加彰显,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到2020年,高技术产业产值翻一番。
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价值取向在全社会普遍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风尚。
李家岩水库设计报告或于本月获批
如何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意见》提出了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着力夯实绿色本底等三大方面的举措。
《意见》提出加快李家岩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水源建设。对此,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昨日表示,目前,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力争9月底前初步设计报告获批,然后正式开工。而第三水源是指大邑县境内出阝江上游的三坝水库,其总库容到达2.2亿立方米,比李家岩水库(1.72亿立方米)还大。该项目有望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目前成都正在抓紧进行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此外,市水务局从去年起,启动了针对中心城区2200公里的排水管网的信息平台建设,也就是地下管网感知系统的建设。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前期规划
《意见》还提出提升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20年,基本建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目前,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及在龙门山脉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已成为成都提升 两山环抱 生态屏障的主要抓手。”市林业园林局局长杨小广告诉成都晚报记者,两山的生态恢复和提升工作成都已做了多年,今年5月,简阳市划归成都代管后,成都开始谋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目前市林业园林局正在负责做概规。
“我们对标学习了德国黑森林、奥地利维也纳森林、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世界知名的森林公园案例,梳理出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杨小广透露,目前概规初步确定整个项目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建设,涉及山体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并将打造以三岔湖、龙泉湖、翠屏湖等为代表的都市湿地公园群,云顶山森林公园、龙泉山麓森林公园等森林公园群,以及一系列现代生态农林产业区、景观提升、高端旅游等项目。
推荐阅读:
(来源: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