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洋淀治理市场将超千亿 生态修复迎机遇

2017年04月20日 11:3021世纪经济报道危昱萍

中国园林网4月20日消息:白洋淀的水环境治理始于40余年前,而如今雄安新区的规划给白洋淀带来了新机遇。河北省和保定市已经加大了治污力度,白洋淀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更是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关注。据预测,白洋淀治理将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投入。

40年治水之路迎新机遇 白洋淀治理市场将超千亿

走过40余年治理路的白洋淀,今年迎来了雄安新区的机遇。雄安新区远期规划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而白洋淀面积360多平方公里。引水、节水、挖潜、治污,白洋淀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来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同时也给环保产业带来机遇,有机构预测,这将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投入。不过,专家提醒不要盲目炒作投资规模。

2017年春天,雄安新区的问世,让人们把目光聚集在白洋淀边这块土地上。主体位于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成为雄安新区最大的水域。

有关媒体实地探访白洋淀 发现,目前湖淀中心水质尚佳,水草清晰可见,还有撑着保洁船的当地居民打捞水面垃圾。但越靠近村庄,湖水越发浑浊,岸边漂浮着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

雄安新区规划一出,白洋淀的治理问题又被推至台前。雄安新区远期规划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而白洋淀面积360多平方公里。修补了40余年的“华北之肺”,有望借着新区的建设机遇,恢复昔日胜景。

4月13日,新华社刊文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中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也表示,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并在专项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对新区生态、水利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

白洋淀治理始于40年前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从康熙的这首《白洋湖》,可以想见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昔日之美。

位于河北省中部的白洋淀,属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由白洋正淀、烧车淀等143个大小不一的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组成,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主体部分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境内,另有容城、雄县、高阳及沧州市任丘五地共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修建大中型水库143座,疏浚河道的同时基本拦截了上游来水,入淀流量逐年减少。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湖淀又受污水之害。当时白洋淀水环境之差,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74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对白洋淀污染问题作出批示: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否则工厂应停。由此,拉开了白洋淀40余年治理史的序幕。

白洋淀为平原浅碟式湖泊,自身调蓄能力有限。在流域降水量下降、湖淀蒸发量居高不下,以及人类用水量增长的作用下,上世纪60年代起,白洋淀多次干淀。最严重的1983年到1987年,白洋淀连续5年干淀,淀区村民回忆称“那个时候淀底都能跑汽车了”。

气候原因造成上游水量减少,被认为是干淀的首要原因。研究表明,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60年中,白洋淀平原区降水量锐减近180毫米。

改革开放以后,淀区经济大发展,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不断增多。据中科院地理所吕晨旭、贾绍凤等人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白洋淀流域平原区的总用水量一直维持在30亿立方米以上,2000年达到最高峰值43.4亿立方米。

上游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引用了一些本来应当入淀的水量。1991年至2007年,低效农业用水还导致地下水超采量达58.3亿立方米,占总超采量的8成。

流域内的工业企业也大量使用地下水。“中国羽绒之乡”大张庄村就挨着白洋淀,当地某羽绒厂厂长说,工厂用水几乎全取自地下水。近两年因环保要求安装水处理设施,水洗等工序回用处理后的水,但锅炉和工人生活仍使用地下水。

大张庄村一位村民则表示,直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仍使用从深井抽上来的地下水,费用为每人每月1.5元。

气候因素与工农业用水量的激增等因素叠加,导致白洋淀地区地下水位急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平均下降速率高达0.55m/a,是1974年-1979年的30多倍。

输水救淀已成常态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水资源配置室主任谢新民称,由于地表水入淀量和地下水补给都减少了,造成白洋淀在干旱周期水量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水利部、河北省等政府部门1981年起开始为白洋淀补水,“输水救淀”已成一项政策。据相关统计,1981年到2003年间,上游安格庄、西大洋和王快水库为白洋淀补水18次,共计约5.37亿立方米。

但上游水库与白洋淀同属于海河流域,在特殊干旱年份,无法维系淀内的正常水位。而且,建成初衷为防洪的水库,满足保定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后,才能为白洋淀“应急输水”。

于是,2004年起,白洋淀开始接受跨流域补水。这年3月至6月,南运河水系的岳城水库为白洋淀补水约1.6亿立方米。2006年11月,实施了第一次“引黄济淀”,工程补水超1亿立方米。

去年出台的《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建立引水补水长效机制,力争“引黄入冀补淀工程”2017年底前建成通水,实现向白洋淀年均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今年的补水已开始。据《河北日报》报道,4月5日,保定市王快、西大洋水库联合向保定市区、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此次补水时间为两个月,预计两水库出水量5000万立方米,白洋淀收水量将超过3300万立方米。

同时,水资源管理也在进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资源研究室主任贾绍凤表示,近几年,包括白洋淀在内的整个海河流域用水量都在下降,保定市地下水超采也有所缓解。

今年,保定市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全年水资源使用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分别控制在28.11亿立方米、19.7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将分别控制在17.8立方米和83.9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用水有效系数达到0.681以上。

河北、保定加码治污

在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湖淀加速消亡、污染加重。

如今白洋淀总面积仅为362.8平方公里,自然补水几乎枯竭。仅府河常年有水直接入淀,这条贯穿整个保定市的河流,汇集了沿线的工业污染、农田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染等。

保定市环保局最新发布的2月份水环境质量状况月报显示,监测点功能区划为Ⅲ类标准的实测水质均在Ⅳ类和Ⅴ类。

2006年初春,白洋淀出现大面积死鱼事件。当时,保定市区约有9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通过府河进入白洋淀。白洋淀上游的其他12个县(市)大力发展造纸、皮革制造、羽绒业、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污水排放量明显增加。

此后,河北省和保定市开展了一系列治污行动。特别是2015年,环保部勒令保定市政府进行治理,要求在当年6月底前,对白洋淀景点未批先建、上游污水直排、淀内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当年5月,时任保定市环保局副局长赵冀中曾表示,白洋淀上游蠡县和高阳县的皮革和印染工业已进行整治,皮革厂已被要求全部关闭,印染厂被要求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安新县的土小有色金属加工工厂也几乎都被要求关停。

大张庄村鼎盛时期多达108家的羽绒厂,如今仍在运营中的只剩40几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的几家羽绒厂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厂里两年前按照环保部门要求,花费300多万元安装了日均处理量为千吨级别的污水处理设备。

村民们也不再将生活污水一味倒入白洋淀。大张庄村去年建了地下排污管网,生活污水有了新出口。

国泰君安根据保定市环保局资料统计,白洋淀流域拥有30余座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水量合计约为93万吨。其中,雄安三县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能力为10万吨。

根据保定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过去四年,保定投资5.6亿元加强白洋淀水域综合治理。今后,该市将规划10类156个项目,投入245.82亿元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希望通过采取引水补水、淀湖岸线管理、城镇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取缔网箱养殖等综合措施,到2020年,使白洋淀主要水域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雄安新区带来治理新机遇

走过40余年治理路的白洋淀,今年迎来了雄安新区的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说,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白洋淀生态修复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开展工作。

这意味着,雄安新区的核心水系白洋淀,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如何做到?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认为,系统治水,要水量与水质、地表与地下、用水与节水、发展与保护统筹考虑,协同推进。

“过去白洋淀的面积被填湖取代了,今后我们要还湖,要恢复湿地,要增加涵养功能,要让更多水资源能留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贾绍凤也认为,要尽可能维持现在的湖区面积,不能挤占水域,保护好白洋淀的生态空间和调蓄空间。

在补水方面,许新宜表示,完全依靠白洋淀水系来水维系淀内的正常水位,不可能年年做到。在特殊干旱年份,依然需要引水补淀,维系其生态环境。补水来源一是从黄河引水,二是从岳城水库引水。由于补水量都不算大,通过水资源合理调配,一般还可以解决。

由于向白洋淀补水基本常态化,每遇到干旱少水年份就要引水入淀,因此有必要建立引水补淀的长效机制。

谢新民则提醒,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考虑调水的成本,解决好谁买单的问题。同时,预计雄安新区对白洋淀水质要求更高,因此要控制好沿线污染物的排放,所有的排污企业真正做到高标准排放。

在用水上,许新宜认为,雄安新区用水问题要完全依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解决,不会也不应该增加河北省的水资源压力。

因水价较高,目前当地用南水北调的水较少。雄安新区所发展的高新产业附加值高,水价负担能力强,可以使用南水北调的水。而这部分用水置换出来的水资源,可退回给白洋淀。

贾绍凤建议,雄安新区应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发展,禁止高耗水产业进入,发展节水型产业。邬贺铨也曾表示,雄安新区周边县的种植结构需要优化,发展节水农业,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需要调整,这样用水量会比现在少。

相比北京25%的再生水利用率,河北不到10%的比例显然偏低。而“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因此,当地可从“内部挖潜”入手,利用好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减少水资源利用率。

就目前水质状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花大力气重点整治入淀的漕河、府河、瀑河、潴龙河、孝义河和唐河的水污染问题。入淀污染负荷减少了,相应能降低白洋淀富营养化风险。

对于白洋淀的生态修复工作,许新宜认为,重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他建议修建湖滨带,进一步降低面源污染风险;严格实行禁渔期,维系生态平衡;实行生态环境重建试点,提高生物丰度。

白洋淀治理市场或超千亿

引水、节水、挖潜、治污,白洋淀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来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同时也给环保产业带来机遇。

包括保定市已确定的245.82亿元的流域治理投入,光大环保预测,这将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投入。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提醒,不要盲目炒作新区的投资规模。整个雄安新区环保类的基础设施,比如长期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加上环保工程性投入,最多能达到千亿元级别。

具体来说,当地原有的一些低端工业搬迁带来小量的土壤修复市场等。白洋淀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考虑到原有污染积存,市场主要是补水工程、截污减排、局部生态修复等。凭借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不需要特别大规模的整体修复,时间一长,白洋淀大部分水环境即可恢复。

另外,还有些市场空间来自于新区配套的垃圾环卫、地下管网、污水再生水等高标准的市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运营。

在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区从县镇村级别的治理升级,薛涛认为,包括白洋淀在内的新项目规划,肯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一批环保企业已有布局。碧水源2015年11月就与保定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80亿元用于保定市环境治理工作。在4月12日中信公用环保举行的2016年报联合电话交流会议上,碧水源管理层表示,公司去年已参与白洋淀流域的治理和规划。未来在规划上可能提高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标准,会带动整个华北的水治理市场。

启迪桑德2014年5月10日与保定市政府签署了《保定静脉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双方就投资建设保定静脉产业园、参与环卫市场化作业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等达成了合作意向。截至目前,该公司在保定地区签约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已有7个,其中位于雄安新区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有安新县环卫一体化委托运营项目,以及安新县白洋淀景区环卫市场化运营项目。

还有分析人士猜想,这些环保项目可能以当前大热的PPP形式开展,PPP概念股上市公司将从中获益。

不过,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尚未出台,新区环保项目到底是像其他地级市那样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还是由中央统筹做政府为主的专业工程模式的项目,都不能确定,一切有待观察。

推荐阅读:

湖南临武:启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乡土树种助力

包头市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全线启动

西安将对秦岭北麓逐步开展绿化和生态修复

“城市双修”加快推进 生态修复3000亿元市场开启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