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加快推动林区经济转型

2018年11月15日 13:07中国经济时报赵杰 张鹰

中国园林网11月15日消息: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在内蒙古实施20年来,中央累计投入资金486.76亿元,内蒙古全区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全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全覆盖,生态状况实现系统性修复。

内蒙古林业厅副巡视员杨俊平告诉记者,内蒙古天保工程是全国唯一进入“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全国天保工程实施范围的省份。天保工程在内蒙古实施20年来,始终坚持以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为主题,采取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森林培育、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实现了工程区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提高森林质量转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明显改善转变;经济社会由举步维艰向和谐发展转变;职工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为富民、强区和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字显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落实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等措施,工程区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工程区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3464.33万亩,后备资源培育218.53万亩。据天保工程二期中期评估结果和《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黄河上中游和岭南八局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8.87%提高到2015年的23.07%。到2017年,工程区森林面积增加了1947.7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了2740.4万立方米。

杨俊平告诉记者,目前,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生态状况逐步好转,沙区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显著提高,乌兰布和、库布齐、腾格里沙漠锁边林带逐步完善。荒漠化、沙化土地实现持续“双减少”。2016年内蒙古第五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状况公报显示,与2009年相比,黄河上中游工程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8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10万亩。

据天保工程二期中期评估结果和2017年度《林业统计年鉴》,2017年,黄河上中游和岭南八局及三旗市工程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4亿元;森林旅游业产值达到60.8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54%;林区就业方式呈现多元化,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随着国有林区林场改革的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道路“十三五”规划》将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64个国有林场道路纳入规划范围。

杨俊平表示,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如今的“看树人”和“公益林建设者”。同时内蒙古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加快推动林区经济转型,逐步实现了由单一提供木材产品向主要提供生态产品转变。


推荐阅读:

内蒙古天然林资源保护实现全覆盖

安徽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助力森林提质增效

青海有效保护5517万亩天然林

黔南州施行天然林保护条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