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进行了大规模天然林采伐,累计生产商品材1.2亿立方米,上缴税利20多亿元,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多年实行单一的木材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四川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和森工企业经济危困的林业“两危”局面,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四川攀西地区,途经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的三堆子时,满目的荒山和满江的漂木让他驻足良久。他告诫“要下决心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正是这句话,拉开了四川天保工程的帷幕,打响了全国开展天然林资源保卫战的第一枪。
1998年9月1日,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天保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2.6亿亩森林进行长年管护。这一举措成为四川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折点,延续几十年的森林利用史彻底转变,10万林业职工放下斧锯,由砍树人、赶漂人变成了护林人、种树人,天然林采伐区变为生态建设保护区、绿色经济发展增长区。2008年,天保工程被四川公众高票推选为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周年的10件大事之一。
通过天保工程等林业建设,四川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1.7亿亩增加到2017年的2.7亿亩,森林蓄积量由14.5亿立方米增加到18.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8.03%。
截至2017年底,四川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2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32万亩、封山育林5448万亩、飞播造林1067万亩、森林抚育167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9万亩。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森林管护和植被恢复,四川天保工程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成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保护面积1.17亿亩。根据《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报告(2016年度)》,2016年,四川天保工程区减少土壤侵蚀量8629万吨、涵养水源量501亿吨、固定碳量4742万吨,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21.07万亿元。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从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等工作,四川森工职工顺利实现了转岗就业。2016年,工程实施单位国有职工平均收入49152元,是1997年6695元的7倍多。职工五项保险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特别是天保工程二期,四川对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惠及全省500多万农户、2400余万人。
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天保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省共补偿88个贫困县公益林面积6400万亩,补偿资金9.44亿元。2016年四川调剂国有林管护费0.4亿元,2017年又调剂国有林管护费1.6亿元,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9万人。2018年起,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向贫困县倾斜基础上,四川实施“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机制,确保贫困社员获取劳务费。目前,天保工程已成为四川生态扶贫中惠及人数多、见效快、可持续的一大亮点。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