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8日消息:9月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萍乡市榜上有名。这标志着萍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崛起是江西发展的最佳路径,良好生态是江西最为宝贵的财富。萍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争当绿色崛起的排头兵。
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的工矿城市,萍乡对蓝天碧水充满强烈的渴望,在城市转型之路上矢志不移追求绿色发展。2014年1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已投入73亿元,完善四大创森体系,建设100余个创森重点项目。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6%。2015年4月,获批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煤都转型森林城,吴楚通衢山水市。森林城,海绵城,一场又一场硬战,一年又一年努力,今天的萍乡已经成长为一座绿意盎然的森林城,一只会喝水会存水美丽可爱的“海绵宝宝”。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萍乡越走越顺畅。
3年前,萍乡人尚不知海绵城市为何物。今天,他们从心底认可了“海绵”理念,因为他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
前不久,萍乡市民邱灿亮花40多万元改造了房子。他的房子临河,环境优美,美中不足的是两度被水淹。邱先生无数次起念搬家。这次海绵城市建设彻底解决了萍水河水患,邱先生痛下决心改造房子。
在萍乡,有超过4万居民和邱先生一样因此不再受内涝之苦。2016年9月以来,萍乡市区内84个积水点再也没有出现过内涝现象。去年6月萍乡遭遇历史罕见持续性降雨,曾经“有雨必涝”的万龙湾、五丰河安然无恙。
水是城市的灵魂,水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如何让城市成为会喝水能存水的“海绵宝宝”?萍乡通过“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复兴水文化”的“五水共治”,重构城市人水和谐关系。
萍乡在全流域构建“上截—中蓄—下排”的大排水系统,从根上解决内涝;通过建蓄水池、建下沉式绿地等方式涵养水源;改造背街小巷199条,改造36个老旧小区;以萍水河为中心,推进南正街、鳌洲书院等临水文化建筑改造,促使萍水乡愁回归。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和谐的人水关系让这一切触手可及。经过3年试点建设,萍乡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四方面的指标均达标。萍水河干流防洪标准50年一遇,支流20年一遇。新增水面85公顷,绿地72公顷,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从不足1%提高到12.3%。
在改善水生态的同时,萍乡全力修复绿色生态。先后启动萍水湖、玉湖、鹅湖等7条河道生态岸线建设,40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以及一大批荒山林地修复,建成改造玉湖公园、翠湖公园、横龙公园、云程公园、芦洲公园等。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萍乡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2017年4月底召开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萍乡作了典型发言,与会领导和专家给出“萍乡的海绵城市建设正从‘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的高度评价。
先行先试,机制再造。借助这次试点海绵城市的契机,萍乡在行政及城市建设管理方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推行了多规合一制度。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多个规划融合在一起,全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今以后,无论是谁,再也不能随意推山填水,不能任意建设。施工方面,变“碎片建设”为“系统打包”。萍乡市将万龙湾、蚂蝗河、西门湾3个项目集成打包,一次性招标。据了解,3个项目初步设计投资为18亿元,“系统打包”后降到13亿元。
3年试点到期了,但萍乡建设海绵城市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萍乡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在安源区五陂镇,正在建造一座“镇中镇”——海绵小镇。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见到小镇雏形已成。一座四层的主体工程拔地而起,大楼四周碧水环绕,树木花草簇拥。这里还建有海绵产业展示区,展示建筑、建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保等所有泛海绵产业。通过3年的实践,萍乡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一批技术力量、 一批海绵企业。今年5月,萍乡召开海绵城市创新创业推介会,全国多家企业前来洽谈,其中21家企业进驻海绵小镇。
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海绵城市建设正全面引领萍乡市实现绿色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