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6日消息:花卉产业是云南省的重点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云南花卉产业从鲜切花一枝独秀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规模产量稳步增加,品种类型丰富多样,科技创新全国领先,社会化服务配套完善,生产主体和科技队伍日益壮大。截至2018年,云南鲜切花产量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大花蕙兰产销中心,盆栽玫瑰、多肉植物等适合大众消费的小型盆花快速崛起。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滇池沿岸为中心,云南鲜切花不断发展壮大,逐渐从滇中地区扩展至红河、玉溪、楚雄等多个州、市。目前,全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品种逾千个,玫瑰、康乃馨、洋桔梗、绣球等鲜切花“新四大花旦”,每一种都占到了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
2012年以后,全国盆花种植南移,云南快速成为转移的承接中心,盆花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超过鲜切花,涌现出爱必达、真善美等众多优秀企业。就单品而言,大花蕙兰、盆栽玫瑰、多肉植物已成为盆花三大拳头产品,其中大花蕙兰年产量达560万盆,占全国总产量的90.3%,规模和质量已超韩国和日本;多肉植物盆栽规模已超过山东、福建等省;盆栽玫瑰年产量4000万盆,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借助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云南以鲜切花为主的花卉种苗产业发展喜人,康乃馨、菊花等种苗实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英茂康乃馨、虹之华菊花、明珠百合等品牌已深入人心。云南生产的菊苗年产量超3亿株,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种苗出口量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虹之华园艺公司出口日本的菊花种苗超过荷兰皇家范赞旦(巴西)公司,成为日本菊苗最大进口供应商。
云南的加工用花卉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和其他用途花卉,2018年总面积为106.6万亩,其中食用和药用花卉规模最大,占加工用花卉总面积的71.6%,达76.3万亩,产品主要有玫瑰、万寿菊、铁皮石斛等,生产区域覆盖全省16个州、市,重点分布于曲靖、红河、楚雄、大理、保山。食用花卉以玫瑰为主,全省食用玫瑰种植面积达9.1万亩,终端产品以鲜花饼、酱料为主,玫瑰鲜花饼还是游客到云南旅游必购的特产之一。
以花卉为主要元素的旅游项目在云南日渐兴起。近几年,云南花卉旅游迅猛发展,呈现出3种类型。一是以薰衣草等单一色调或郁金香等球根类花卉为主打品种,上百亩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宏大、色彩艳丽的花海景观;二是依托公园、旅游区的优势,结合园林景观,配置各类花草打造的传统花卉文化节,如昆明金殿茶花节、昆明黑龙潭杜鹃花海、大观公园荷花节等;三是依托公司已有花卉生产基地,在原有食用玫瑰、绿化观赏苗木等基地上,引入旅游资源和理念进行稍加改进的综合性花卉旅游。
昆明虹之华、大理远益、昆明花仙子等传统花卉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依托大面积花卉生产基地,利用众多花卉种质资源优势,以及生产基地与城市之间的区位优势,启动花卉旅游项目,举办花卉文化旅游活动,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典型代表有丽江花花色玫瑰庄园、安宁八街玫瑰采摘区等。此外,在一些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商启动建设了一大批以花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运营的有大理云上花海、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东方韵庄园等项目,腾冲、曲靖等地也正在规划建设。
随着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生产融入旅游元素,而旅游又为花卉销售带来人气,所以当前很多企业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都在考虑三产融合发展,集生产、旅游、科研、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基地越来越多。
在消费增长、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提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云南花卉行情近几年稳中有升。鲜切花均价从2016年的每枝1.7元涨至2018年的1.9元;盆花年底热销,产销两旺;食用玫瑰等加工用花卉原材料价格平稳,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
近几年,云南鲜切花从行情走势看,一是行情波峰增多,谷底收窄抬高,价格区间缩短,基本保持平稳;二是淡季不淡,低中有高。前些年,每年的3月-5月、7月-8月都是传统的淡季,现在这些月份并不“淡”,甚至还会出现若干个小高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电商的拉动下,鲜切花消费快速延伸,家庭配送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态势,使得“淡季不淡”逐渐成为常态。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