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 百姓富

2019年05月27日 09:48人民日报

绿水青山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福祉的向往。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期间赴安吉县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创造性的科学论断。此后十余年,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新的财富观,这一理念的本质内涵就是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

2018年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委共同制定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旨在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

方案要求,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美”与“百姓富”正在同频共振。

众所周知,我国6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沙区,这给发展林业创造了条件。在我国东部生态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贫困农民依托绿水青山,除了发展木材培育、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林下经济、经济林果,休闲观光等特色富民产业已蔚然成风。在“中国杉木之乡”福建省顺昌县,受益于境内高达80%的森林覆盖率,该县开办了全国首家“森林资源生态银行”,并上线了首款碳汇扶贫产品。

一道道绿色屏障,一条条致富通衢。在中西部生态脆弱区,众多贫困人口积极参与退耕还林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劳务报酬、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管护就业以及发展特色种养业等多种途径实现了稳定增收。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33万亿元,林业主要产业带动就业稳定在5200多万人,其中森林旅游人数突破16亿人次,社会综合产值达到1.5万亿元。巨大的生态效益已成为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依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亿万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最根本的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和落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路径,让自然、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带来社会财富与经济财富。

推荐阅读:

点赞咸宁生态文明建设

江西永丰: 做好污染防治 建设生态文明

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 汉能引领绿色转型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赣州: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