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是如何炼成的?

2019年06月17日 10:15齐鲁网

时间回转到四年前,当青年设计师宋娜来到沂南朱家林时,虽然胸怀壮志,但难免有点势单力薄。而经过短短的四年时间,无数个志同道合者驻扎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让宋娜脑海中那个乡村梦想不断丰满充盈起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现如今,经过四年时光,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已然从探索成为一种模式,在全国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中脱颖而出。前不久,山东省省长龚正在调研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时直言:“朱家林模式要复制、要推广”。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从探索成为模式,从国家级试点成为国家级示范,朱家林都走过了哪些道路?

一个青年设计师的返乡路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无疑是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精品之作。2007年,“田园综合体”一词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而乡伴创始人朱胜萱正是“田园综合体”的发起人,位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核心区的柿子红理想村是朱胜萱继无锡阳山项目落地之后的第二次实践。事实上,也正因为无锡阳山项目,朱胜萱所带的团队让“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广为人知。

随着“田园综合体”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国各地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相比较其他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年轻人能够回到自己的乡村。乡村脉络,乡村机理,乡村人文,这些宝贵的根基在朱家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19年是青年设计师宋娜从杭州回到家乡的七个年头,因从小生活在沂蒙山区,她对山区情感非常深。然而,2008年,宋娜的家乡在新一轮土地改革中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钢筋水泥。作为一名设计师,宋娜常年在浙江尤其是杭州乡村度假项目上做一些工作。也正因为这个身份和工作,宋娜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另外角度的认识,所以每次回去她总是想为家乡做一点事。2012年,宋娜毅然放弃了杭州这个平台,选择归乡重新开始。“回归主要是想通过对乡村认知,对乡村未来的希望,用我们这代人的一些思想重塑家乡。”宋娜说道。2015年,当政府希望她对沂南山区腹地进行调研时,她提出了自己的乡村梦。在行走了20多个村庄之后,宋娜选择了朱家林,因为这里和她记忆里的家乡很像。就是这么一个缘分,就有了朱家林的现在。

就这样,一群怀着田园梦想的年轻人来到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身的小山村朱家林,立志通过创意设计,吸引青年返乡、资本下乡带动乡村复兴,打造山沟里的乌托邦。

他们的举动得到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一年的时间,这里旧貌换新颜,“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没有大拆大建,但是风格翻新了。田还是那些田,没有增减,但是效益翻番了。水还是那水,树还是那树,但是变成景观了。村还是那村,人还是那人,但是更加祥和幸福了。”这就是当下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展现出来的新景象。

似乎朱家林有一种魔力,起步于返乡设计师乡村梦的朱家林,在日后不断吸引着更多年轻人从城市来到这里。聚集到这里的人才,有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大都是90后,很多人的家乡就是沂蒙山区。他们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纷纷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回来,在朱家林扎根创业。

四年时光,从探索成为模式

吸引众多人才从城市来到乡村的朱家林,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这一切不得不从宋娜来到朱家林的2015年说起。

2015年之前,宋娜也在家乡实践过乡村振兴的一些项目,但有些进展并不是很顺利。从规划布局、平台建设、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工作机制等各个层面,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特色思路理念,以“创新、三美、共享”为发展理念和总体定位,遵循“保护生态、培植产业、因势利导、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创客为主体,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文创产业为核心,规划布局 “一核(两辅)两带五区”模式。

同时, 打造土地流转交易、青年创客、电商物流等“三大平台”。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基本建成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建设主体,以农业、旅游、文化方面的创新创业为方向,青年创客、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创意型田园综合体”。

为推进试点项目顺利进行,还成立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指挥部、沂南县特色镇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与镇政府、相关村共同形成“五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分工合作,统筹协调,有力推进朱家林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朱家林的创新之处处处围绕着人来开展,比如吸引人才返乡,比如解决当地村民后顾之忧。就拿利益分配来说,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创新思路,通过分红、务工等四种模式充分保证村民利益实现,很好地解决了此前很容易和当地村民产生的矛盾。

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在前面,结合革命老区实际因地制宜建立机制平台……正是因为前期大量的工作,使得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从“策划案”变成“执行案”后,进展格外迅速。2016年7月,总规划28.7平方公里的综合体全面开工。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朱家林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2016年到2019年,山东省省长龚正多次调研朱家林。在早年调研中,龚正明确提出了“三生三美、共建共享、就势而为、返乡创业、精准脱贫”等五项要求和打造“脱贫攻坚、新六产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供应商”四个样板的目标,并把朱家林项目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在今年6月的调研中,龚正直言:朱家林模式要复制、要推广。

历数国内其他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大多数都有“绿水青山”的良好基础,而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本身处在革命老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的阻碍。幸运的是,在各方努力下,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化路子,并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

打造品牌,朱家林上柿子红

谈到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柿子红理想村是永远绕不开的。位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核心腹地的柿子红理想村由乡伴团队精心打造,自带IP属性的乡伴创作团队通过“朱家林上柿子红”的品牌打造,为朱家林IP打造助力。

以柿子红IP支撑朱家林IP,具体表现在:精神红——党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的沂蒙精神;创新红——创客下乡,激发乡村振兴的创新活力;生活红——富民强村,建设百姓富足的美好生活。

在乡伴创始人朱胜萱眼中,城市和乡村不是二元对立的。它的关系就像乡伴的“伴”字,陪伴是没有主次的。现在城市不断汲取乡村的养分,乡村越来越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城乡之间的管道是单向的。实现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要做的就是从城市回到乡村的这条管道打通。事实上,由乡伴打造的柿子红理想村便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柿子红理想村项目的愿景,主体定位:“乡居乐土,’柿’外桃源”。通过“政府—企业—农民”多方互动机制,全面对接乡伴资源,通过“一个平台,两大抓手,多元业态”的理想村发展路径,重塑乡村产业,激发乡村活力,打造柿子红理想村成为北方地区特色新田园生活示范区。

项目激活原柿子岭村落、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塑造中国北方第一个文旅山村名片,是柿子红理想村尝试探索的重要内容。以“柿子红了”为概念,以当地民居机理为蓝本,并从乡土文化中提取砖、石、草等材料,将在地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和策划中,从空间活化与更新、经济产业复兴、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完成柿子岭的更新建设。

“沂蒙精神就是在这片土壤上培养起来的,这里的土壤创造了一种创新、创业、创造的土壤和环境。’朱家林上柿子红’,充分展现了一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山东省省长龚正在调研朱家林时说道。

事实上,乡伴团队以设计改变乡村,高品质的自然美学设计语言将新旧要素连接成有机交互的现货要素,让山水田园成为所有参与者共同创造智慧和美相融合的生态系统。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及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以农业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乡村为空间载体,打造产品先行的乡村文旅综合体试点项目,展现山东特色田园乡村。今年7月,柿子红理想村将全面对外开放,可以预见,无数翘首以盼的乡建人将一睹其风采。“朱家林上柿子红”这一品牌打造,也将在全国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推荐阅读:

大理州漾濞县“五五模式”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福建漳州茶产业绿色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长兴“乡贤贷”助乡贤投身乡村振兴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