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
如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有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总体要求;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要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由生态环境部管理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完成国家公园管理体制顶层设计;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体系建设的任务重点和规范要求。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试点,原因既在于钱江源有着高完整性和国家代表性的原生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价值重大;也在于钱江源是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对如何在实现当地居民共建共享中形成新型治理模式有着很强的试点示范价值。
按照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的时限节点要求,2020年底要明确挂牌一批国家公园。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正积极按照相关要求,以2019年7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为重要标志,加快相关规划方案的编制、重点任务的开展与体制组织完善,全力争取顺利实现从试点到建设的转变升级。
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钱江源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需着力三大方面:一是进一步保护国家公园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加强国家公园标识、环境教育氛围,科普教育内容等延伸到一切与常绿阔叶林有关的范畴,全面展示国家公园生态价值,建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及其立足研学旅行体系,成为公众认识、了解、学习常绿阔叶林生态的世界之窗;二是探索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利用模式,完善跨行政区域合作、地役权等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更严格、科学、高效、可持续的保护,同步提炼形成示范性模式,为在我国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集体林占比高的东部区域建设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试点经验;三是突破单一行政建设和保护的体制机制局限,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多方参与的积极性,普及爱护自然、人地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创新建设苏庄、马金国家公园门户和开化南华山森林公园、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休宁岭南自然保护区等加盟区,完善发展绿色金融业,做特做优高质量生态产品,培育做强美丽经济,促使生态环境保护上升成为一种制度自觉、资金自觉、公众自觉。
总之,钱江源国家公园正处于从试点到建设转变升级的关键期,需继续在国家、省市县的分工合作协力下,加强改革创新、探索创立,积极成为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园建设标兵、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标兵。
推荐阅读:
(来源: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