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其保护与利用关乎国家物种安全、生态安全和战略安全。为摸清林木种质资源家底,发掘优良资源,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根据国家林草局统一部署安排,四川省于2017年正式启动全省第一次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本次普查以收集保存、野生、栽培利用和古树名木等4类种质资源为调查对象,以县级行政区为普查单元,着力查清乔木、灌木、竹类和木质藤本的种类(含种内变异)、数量、分布及生长保存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四川省共落实普查经费1.67亿元,累计投入调查技术人员4396人,填写原始记录表22.61万份,拍摄照片172.31万张,实地调查样线1.26万条(总长度4.96万千米),标准地3567个,初步筛选出有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53692份。全省已有172个县区结束外业调查,125个县区完成内业整理,其中86个县区普查成果通过市级验收,10个县区完成省级核查,工作进度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步,四川省将继续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普查工作。一是加强普查质量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市县级质量监督检查和市级成果验收主体责任,强化对资源重点县普查工作指导和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继续开展普查质量省级核查,对核查县采取“发点球”方式,反馈问题清单、限定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到位。二是积极做好成果汇总工作。适时组织普查相关专家召开全省普查成果汇总座谈会,明确省级成果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指导市级开展成果汇总和提交,确保形成高质量成果。三是指导做好普查成果利用。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开展重要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服务林木育种和良种选育;建设林木种质保存库或林业科普教育基地,提升林业形象;依托现有优良林分建设母树林或采种基地,服务生态建设用种需求。(何超)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