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镇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大面积种植油茶,由于缺乏管护,逐渐荒废,如今实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不仅让传统产业得以延续,还带动农户增收。”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田垭村支部书记张伟看着满山遍野的油茶果说。
“真没想到我种的蘑菇能卖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还上了五星级酒店的餐桌。”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美林镇小美林村蘑菇种植大户宋占峰高兴地说,2022年,他林下种植赤松茸收入24万元,走上了一条绿色致富路。
日前,在全国首届优质成熟蜂蜜大会上,河南多甜蜜集团卢氏莘花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卢氏洋槐成熟蜜产品获优质成熟蜂蜜奖。
在长江上游支流岷江边海拔2000多米的山腰上,有一个羌族村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原大寺村,2020年村级建制与克枯村合并),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该村曾是典型的高半山贫困村。
端午节假期,高原藏族村落扎毛村引来不少游客。“我们看到别人发的视频,今天特意来看,这儿有山有水还有藏式乡间民宿,果然名不虚传。”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游客马福贵边说边举起手机拍下美景。
感动在这里持续,力量在这里凝聚。6月26日,江西省林业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塞罕坝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在吉安市永丰县官山林场举办,16名来自基层的林业选手,用质朴的语言讲述林业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故事,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视听盛宴。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在林长制工作中夯实责任,创新机制,实现了森林资源提质增效,推动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笔者一行来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潘岔村,满山种植了三四十年的油茶树吐出新绿,春日的美好尽收眼底。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为完成今年的油茶造林任务,发挥油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县林业局充分发挥乡村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帮助农民走好绿色富民之路。
一株花木可以长成多大的产业?行走在江苏省常州市嘉泽镇,你很容易找到答案。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做实“林长制+”文章,在“林长制+大保护、林长制+大培育、林长制+大转化、林长制+大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在“生态兴县”主战略下,持续夯实全县绿色发展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两步走”战略安排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金鸡林场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以“百场兴百业、百场带百村”行动为契机,利用林荫空间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草珊瑚,探索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取得显著成效。
贵州省从江县把百香果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建设全国百香果交易中心目标,积极打造百香果品牌。今年,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达6.1万亩,其中连片千亩以上的果园14处,覆盖15个乡镇(街道)108个行政村,预计可实现产值3.83亿元。
金秋十月,锦州市义县七里河村牛心河畔的77栋花卉大棚排列整齐,大棚里花香阵阵,扶郎、康乃馨、玫瑰等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轻轻吹过的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花香。
近年来,当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壮大鲜切花产业,逐步形成以玫瑰、扶郎为主的两大花系,年产值5亿元。
深秋时节,在江西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南洲村的一片花卉大棚里,报春花小苗正吐出鲜嫩的绿色,村民何国林在大棚里忙着喷洒叶面肥。
屈连伟是沈阳农业大学的大专毕业生。2001 年毕业后,他来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鲜切花出口基地工作,从此与娇艳美丽的郁金香结下不解之缘。
9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油茶树长势喜人,饱满浑圆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山上,工人们忙着除草、浇水;室内,全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办,河南省林业局、油茶主产区林业主管部门、企业代表正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经验、把脉问诊。
自上世纪80年代村民种下第一株剑兰开始,昆明斗南用了近40年时间,书写了从“马路市场”蝶变成“亚洲最大花市”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