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积极开展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踏查面积11189.18公顷,覆盖全县26个乡镇和开发区,对重点区域、关键节点加大了踏查强度和密度。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十八站林场多措并举,全力筑牢营林生产安全防线,预防营林生产事故发生,保障营林作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再现“珍稀贵客”中华秋沙鸭和黑鹳的身影。这是它们连续7年来富川越冬。
日前,江苏省林业局出台《江苏省林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1—2060年)》,明确5方面20项重点实施内容,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的主要目标。
2023年,江西省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营商环境,积极扶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家,省级林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家。
日前,山西省林草局公布,在2024年度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中,全省共记录到69种越冬水鸟。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45家国有林场在岗职工人均收入86632元,同比增长9.3%。全区31家欠发达国有林场在岗职工人均收入60293元,同比增长9.8%。
2023年,广东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县级疫区与镇级疫点数量实现“四下降”。2023年全省拔除3个县级疫区和31个镇级疫点,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55万多亩
为更好推动问题整改,南平建立了重大案件林长督办机制,对长期未整改到位或被上级挂牌督办的林业案件、涉林重大问题,由上级林长办采取逐级下发林长督办函、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
甘肃省平凉市林草部门多措并举严防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2023年,平凉市实施无公害防治37.37万亩次,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8.56%,成灾率控制在1.33‰以下。
山东省济南市首个昆虫科普教育基地日前在商河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日前发布一项新的工程竹材国际标准,ISO 5257:2023《竹结构-工程竹产品小试样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该标准于2020年5月获得立项批准
浙江省林长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有关工作的通知》,组织评选出一批林长制机制创新典型案例。其中,设区市2个:杭州市、温州市;县(市、区)8个
为全面推进三北工程防沙治沙,推动三北地区沙产业发展,国家林草局三北局认真谋划提出2024年三北工程区防沙治沙七项重点任务。
日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举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办法》,明确了举报的奖励范围和标准,举报成功最高可获5000元奖励。《办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近日,四川省林草局印发通知,明确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和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两项行政许可推行“多审合一”工作机制,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林草营商环境。
甘肃省林草局日前出台《甘肃省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确定未来3年全省林草种苗工作行动目标。
2023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共计完成营造林7.57万亩,栽植本地云杉苗木258.68万株,腾退耕地3200亩,实现经济收入7760多万元。
1月18日,中国冷极村运营启动仪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举行。300多名游客体验雪地百人火锅、森林市集、雪地摩托等活动,感受越冷越热情、越冷越过瘾的冷极风情。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近年立足木业产业基础,强化木业产业优势,推动全产业链条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