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力蛟专栏

严力蛟,男,1959年3月出生于浙江绍兴,教授,博士,总规划师。现为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旅游与地产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创工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休闲与旅游农业专家组专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专家组专家,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江南养生旅游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客座教授……

严力蛟为《阡陌之思:寻回时代境遇的生态良知》作序

来源:浙大生态规划   作者:严力蛟   日期:2017/8/7 14:16:50

我在旅途中收到和拜读了南木子(李德臻)先生的大作——《阡陌之思:寻回时代境遇的生态良知》,并完成了南木子先生所嘱的序言。今年暑假,我离家整整22天,踏上了横跨欧亚的考察长旅:从黑龙江的佳木斯市、哈尔滨市,再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从上海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这22天的旅程包括学术活动、实地考察、技术指导等,旅程时间安排十分紧凑。我利用飞机上、晚上就寝前和赶车时的零星时间,研读和欣赏了南木子先生的心血之作,深深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和感动。借大作付梓之际,我想谈一些粗浅的感想和认识,同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切磋研讨。

我始终认为,游历是一种最好的学习过程,尤其是与学术相结合的游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相当有道理的。游历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二是能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三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我是第二次到俄罗斯这个神秘的国度,俄罗斯是一个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主义”)于一体的优秀民族,个人非常欣赏。我也特别喜欢俄罗斯上世纪50年代前后创作的小说、歌曲和电影。人要有精神,也要有情怀,更要有责任,“三个主义”是我一生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如旅行,在于享受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在于精神愉悦,而不在于获得多少。但真正能想明白这一点的人微乎其微。很多人在为金钱、地位、荣誉、权力而汲汲营营,但最终结果还是殊途同归――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同样归于沉寂。生命本无贵贱之分,有的人虽然生命沉寂了,但其精神却不朽,一直为后继者所颂扬和追随;有的人却随着生命的沉寂,为后人所唾弃和鄙夷。这就是先贤司马迁所说,也为伟人毛泽东所推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愿所有人都有一个崇高和远大的人生追求,有了这样的人生追求,才能成就人类的大同和普渡众生!

在俄罗斯莫斯科参观红场、克里姆林宫、二战胜利纪念馆期间,我正好研读到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执政者应持守一份生态情怀》,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一段话:“反思历史、谋划未来、着眼处理好当下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矛盾,却是当局执政者必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一小段话中,可以映照出南木子先生的一颗赤诚之心、爱民之心和良知之心。南木子先生不光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武义县政协副主席任职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建言献策、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研讨讲学、著书立说等途径,为诠释、传承和创新绿色的和谐发展观而竭尽全力;他围绕“低碳经济”、“绿色生活”、“亲和自然”等主题,开展生态主题的各类讲学、讲座、报告20多场,完成生态课题5项,发表生态哲学与美学论文10多篇。同时,南木子先生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30多万字的生态美学专著——《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初次与南木子先生谋面是在10多年以前武义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先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儒雅、严谨、浓厚的书生味和学究味,感觉到他的骨子里似乎有一种超脱于物欲和世俗的仙人气质。彼此的一种生态缘分,让我们成了好朋友、好同事,之后一起为生态课题付诸不少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更令我为之钦佩的是当时已年莅知命的木子兄,依然有勇气重新踏入久别的象牙塔,在学术的殿堂――浙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静心做起学问,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南木子先生所做的学问是直面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他对于这个课题非常执着,甚至可以说是痴迷,即使在博士论文答辩之后,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保护优先、和谐发展”的那份生态情怀。我始终认为,做人至少必须遵循12字的基本原则:孝顺、敬畏、感恩、宽容、好学、爱心。南木子先生作为一个政府官员,能够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别人应酬和玩乐的时间,都用在学术研究和为政谏言上,具有这种进学尽职的精神,实属不易,令人钦佩。回望南木子先生的职务:浙江大学生态安全与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乾学书院院长、全国才艺测评委员会杭州评审委主任、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江南养生旅游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知识界人士联合会理事等。其所从事的业界和研究的领域均与生态哲学和国学密切相关,并为之作出孜孜不倦的探索。

《阡陌之思:寻回时代境遇的生态良知》是南木子先生近10多年来对生态、哲学、人生、国学思考、探寻所得若干篇论文的集合,看似分散,实则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以贯之的理念就是“生态良知”。通览南木子先生的大作,可见是从生态问题的哲学高度入手,诠释了生态建设的普世意义。顿感有一阵清怡之气直沁心脾,予人以希望、力量和信心。

南木子先生的大作虽然内容庞杂、涉猎面广,但有一条主线指向终极理想社会――适然世界。我认为适然世界的前提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融入这种良好的环境下,三大生态危机(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人的心灵生态危机)才有可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其反复强调的乾知坤作、诗意栖居、人文情怀、自然情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见素抱朴、致虚守静、持一守中、性命双修、安时处顺、忧国忧民的理念,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我非常赞同六祖惠能创立的南宗禅“我心即佛,佛即我心”的禅修理念,也在不断地追求“明心见性”的人生高度。所谓禅宗的三重境界,即:“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一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二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第三境界)。诚然,我们现在很多仁人志士在追求的不就是第三境界吗?我相信,只要心诚心正,第三境界就会在生活和人生中实现!

我的人生信条是:“把工作当作一种信仰,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其实这仅是我希冀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的我离这样的境界还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南木子先生已经做到了,或即将达到这种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最后一段话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服从、尊重的意思,“道”是指规律,该段话详尽地说明了人类要服从于大地、大地要服从于上天、上天要服从于规律、规律要服从于自然,即“自然是最高境界”的道理。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说道:“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意识的公民。”习近平同志与老子说的“道法自然”虽然说法有别,但具异曲同工之妙、一脉相承之趣,即人类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不能重造地球,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人类属于自然,但自然并不属于人类”,如果人类依然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大量消耗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那么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将走到尽头,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相信通过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强大、更富裕,我们的人民将会更快乐、更幸福!

持守生态情怀、寻回生态良知、臻及适然世界,这是南木子先生之愿,亦是我之愿,同时也应是千千万万拥有生态慧根人士的共同心愿。

是为序。

推荐阅读:

方万杰:把自己活没了,才能活得无处不在

为什么要给假植苗泼冷水?

炮弹园艺:在互联网下生根发芽

这个树种不该被遗忘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sfds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55665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