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编者按:
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这次标准修订最大的变化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修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政府将如何应对?尤其对于PM2.5和臭氧污染严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这些城市将如何迎接新标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别以广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虽然对这种天气并不陌生,但是羊城市民却因为最近突然出现的PM2.5的新鲜名词而变得敏感而纠结。
什么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是灰霾天气最主要诱因。广州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和气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均匀漫布在城市空气中,形成了一个灰色锅盖,笼罩着广州。
据《羊城晚报》报道,11月11日,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大气站台观测数据显示,当日测得PM2.5数值开始比前日高出一倍,从18微克/立方米猛增至57微克/立方米,12日继续升高至96微克/立方米。至11月15日凌晨,观测值达近期最高,广州空气中PM2.5一度达到137微克/立方米。如果以世界卫生组织严格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健康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应该低于10微克/立方米为标准,监测值实际上一度超过其14倍之多。
报道称:“11月16日,广州居民经历了早晨轻微的雾,等到太阳出来,下午的广州又淹没在一片灰霾之中。远远看广州市区,灰黄的颜色笼罩着城市一座座高楼。”
1、灰霾
挥之不去的隐痛
《尔雅》曰:“风而雨土曰霾。”拜自然所赐的霾发展到今天,面目已经变得狰狞。
如今的灰霾天气是一个显示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深浅的晴雨表。广州、东莞、佛山是酸雨的重灾区,“广佛十场雨八场酸”,也正是这3个城市,成为珠三角最为有名的灰霾“铁三角”。在灰霾较严重的2008年,广州的灰霾天数是110天,市民一年有将近1/3的时间生活在混沌中。
而灰霾天气带来的恶果,远不止遮天蔽日那么简单。国人的健康在灰霾的笼罩下变得日益脆弱。这种高浓度的大气污染正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慢吞吞的方式吞噬着很多人的健康。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生活在灰霾天气中,憋气、咳嗽等症状或多或少存在着。通过大量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现,空气污染还会引发慢性炎症,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近年来,广州市吸烟者数量已在逐年下降,但肺癌患者在过去30年却上升了46.5%。钟南山认为,这与大气质量恶化不无关联。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杀手。
广州环保NGO——“拜客广州”曾发布一项报告显示,仅有15%的广州人在使用自行车,32%的市民认为广州空气质量太差而不敢骑车出门。
有网友这样写道:“为什么我们会有‘一颗红心,两叶黑肺’?我们柔软的肺,当了谁的吸尘器?钟南山院士说,灰霾天气致肺癌率猛于尼古丁!而我们,每天就在灰霾里生活,无法拒绝,难以逃脱。我们热爱着羊城,但眼见城市笼罩在黑色之中,青山绿水不再,动听的童谣变得遥远,我们又怎么能不‘爱无力’?”
2、抉择
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上走出去
曾几何时,广州乃至珠三角环境持续恶化,灰霾蔽日,酸雨侵袭,空气污染指数API更是一路跌至300多。
2004年成功申办亚运会后,广州市的空气质量却下降到了三级标准。当时,环保专家调研组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如果按过去控制污染的常规做法,广州大气环境只会持续恶化,不会好转。
在极为严峻的现实与困境面前,广州市做出重大决定,改变发展思路,放弃污染产业,推动整座城市乃至珠三角地区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上走出去。现任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时任市长张广宁强调,对空气的整治,数百家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都要关停迁转,“我宁可GDP少增长,也要让大气环境优良指数提高,宁可让GDP降下去,也要让天蓝起来”。
广州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系统制定并实施了一个时间跨度达10年(2005~2015)、分8阶段推进的亚运空气环境质量保障行动计划。陆续关、停、搬约3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仅治理工业废气污染一项,就有6000多家企业牵涉其中;50多家企业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工作,1000多家企业的小型燃煤锅炉被淘汰。
3、应对
提高环保标准多管齐下扼灰霾
为有效应对灰霾天气,广州市环保部门专门成立了“广州市灰霾天气成因、对策与预警技术研究”课题组。
广州市环保局一负责人介绍,“广州市环保部门于2009年底,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灰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试点工作,设置了两个灰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开展了PM2.5的监测。”2010年亚运会前夕,广州在全市10个国控点,都配置了PM2.5监测设备。
据统计,广州市近年来灰霾天数在逐年减少,2010年是广州亚运年,灰霾天数有97天,占全年天数的三成,比2004年大幅减少了40天。今年1~10月广州市灰霾日数为33天,比2010年同期减少了51天,降低了约60%。
由于PM2.5是造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在几年前就先于国家标准,针对PM2.5的控制实施了一系列前瞻性的针对措施。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率先实行国Ⅲ、国Ⅳ燃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在中心城区260平方公里的区域限行黄标车。今年10月1日起,黄标车限行区由中心城区扩展至花都、番禺、南沙区部分区域,限行区域面积扩大至353平方公里。氮氧化物的控制,完成包括所有燃煤火电企业在内的26家重点企业降氮脱硝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行。对11个重点行业4413家企业实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并已全面完成全市514个加油站、388辆油罐车和13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广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治理灰霾,广州市将继续加大对机动车、工业企业、扬尘源的污染控制以及油库、油车、油站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推荐阅读:
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方面,力争今年底明年初,对柴油汽车实施国Ⅳ标准;同时,采取措施强化对国Ⅰ、国Ⅱ柴油车的污染控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同时,强化火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的升级改造与运行管理,严控燃料品质;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以清洁生产为抓手加大对石化、化工及含挥发性有机物产品制造企业和印刷、家具制造、汽车制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力度,创建治理样板工程;继续大力推进第二批影响环保类和危化品“退二”企业的停业、关闭和搬迁工作;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4、决心
PM2.5不是压力是动力
日前,广州市环保局表示,广州已经有足够能力进行PM2.5监测,在数据监测、评价、信息发布上,广州已经做好了准备。广州希望提前成为PM2.5数据公开试点城市。
根据环境保护部11月16日公布的拟采用标准,中国PM2.5数值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一阶段目标值,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
“监测并公开PM2.5数据,对于广州来说是一件好事。”负责人反复强调。实际上,对PM2.5进行监测和评价,目的都是要了解其来源和治理灰霾的办法。他说,PM2.5的纳入,不是对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影响的问题,而是一个以环保倒逼发展转型的契机,是压力,更是动力,可以更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广州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企业向环保低碳转变、全社会环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等,都将因此加快步伐,最终使广州迈上经济增量、污染减量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果将PM2.5纳入监测体系,广州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下降多少呢?广州市环保局负责人坦承:“如果将PM2.5纳入评价体系,预计部分时段、部分站点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会不同,具体情况要视新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正式公布后才能具体测算;但按照环境保护部最新公布的标准计算,广州大部分时候PM2.5浓度都低于该限值。”当问及是否会给环保部门带来压力时,此负责人表示,新的评价标准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大气的实际状况,这是大家都期待的。
相关新闻
上海PM2.5监测点达24个
上海市环保局近日表示,目前全市PM2.5监测点已有24个,已初步具备了PM2.5监测能力。
PM2.5已纳入深圳常规监测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近日表示,为了加强对灰霾的治理,深圳已在洪湖和华侨城两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开展PM2.5的常规监测工作。由于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的标准,暂时还未将此监测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山东将全面监测PM2.5
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将作为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描述性指标。到2015年,全省17个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将比2010年改善20%以上。
E眼观天
杜少中 以现在的污染排放强度,雾不散污染很难得到改善,从某种角度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
黄健翔 我们不看别人的眼色,看看天空的颜色就够了。大人还好,孩子这几天问我:爸爸,为什么这几天,天总是不亮啊?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泉灵 今天在用过的洗澡水般的北京空气中穿行的我,嗓子疼。上网查了查,北京今天的空气属于轻度污染。截至11月1日,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占78.36%。我想,一定是我娇气了。
潘石屹 污染中的颗粒物越小,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所以在PM10和PM2.5之间更应该去控制PM2.5的颗粒。只有空气污染是所有人的事情。管理者也好、被管理者也好;领导也好、被领导也好;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有权力的人也好、没权力的人也好;都在呼吸着同样的空气,都是共同的命运,所以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把所有人的注意力、精力,他们努力的方向调动到一起,只有环保的问题、空气污染的问题,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