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3日消息:“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加上行业特性,致使我们对资金比较渴求。”6月22日上午,发行短期融资券议案通过后,东方园林(002310,股吧)(002310.SZ)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何巧女告诉本报记者。
6月13日,公司抛出上市19个月后首次再融资方案,预计以不低于76.55元/股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800万股,融资金额不超过22亿元。
这项超过其IPO规模两倍的融资方案甫一出台,便遭遇坊间质疑8亿IPO募资尚未结果,何以再抛22亿元融资计划?
“事实上,凭借公司18.5亿元银行授信、账面4.1亿元货币资金及拟发的5亿元短期融资券,东方园林也能坚持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何巧女暗示,此次拟定向增发,系“机构比较踊跃”。
当日,针对本报记者抛出为何大胃口再融资、大单回款状况及经营性现金流压力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何巧女首次回应。
现金流2015年转正 土地是回款最后保障
2009年11月上市后,东方园林大单频出,且主要是与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签约的市政园林工程,受此影响,其股价扶摇直上,于2010年8月登上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
2010年8月26日,东方园林除权,股价不再惹眼,但风头不减。其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台高筑、地方财政陷入困境的消息不绝于耳,也因此,东方园林诸多大单频遭质疑。
“截至目前,公司绝大部分项目是按合同约定收款,还没有出现款项不能收回,形成坏账的情况。”何巧女介绍,东方园林在回款问题方面有诸多措施。
“首先,在项目前期,公司会按项目甲方政府GDP、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价格等条件评判其履约能力;其次,公司生产、营销等事业部高管及项目人员的业绩考核直接与收款情况挂钩,加大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何巧女透露,今年,有40多家地方政府与其有合作意向,但公司只选择其中10家,“有充分选择空间”。
“2011年以来,公司新签的项目合同条款中都加入甲方履约能力的保障条款,我们要求甲方以土地或相关项目公司的股权作为合同的履约担保。”何巧女表示,最坏情况下,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是其回款的最终保障,“坏账可能性非常小,但不能说绝对没有。”
抛开坏账情况不谈,东方园林的回款模式决定其经营性现金流面临极大压力。
订单难保东方园林现金流 何巧女视土地为回款保障
由于东方园林收款情况是按“4321”模式收取,当年只收取40%工程款,而其付款模式是当年支付70%,次年支付剩余的10%(剩余20%为利润)。
40%与70%的差距直接导致东方园林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
“201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4亿元,2011年预计在-5.5亿元左右……随着回款不断累加,2015年有望转正”。何巧女推算其未来数年的现金流数据。
据其推算,高速扩张情况下,东方园林明后两年将迎来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值的顶峰。
对此,沪上某券商研究员表示,“经营性现金流的问题很简单,发展速度慢一点,公司合同少签一点,现金流负值就小了。”
上述研究员的测算更乐观,据其预计,东方园林经营性现金流2014年转正。
不排除再次增发
对于定向增发,东方园林证券事务代表唐海军颇有信心。“正式发行时,肯定不止这个价。”
券商给出的研报,亦不吝用“增发助腾飞”等溢美之词。
东方园林定向增发预案显示,此次募资中的10.56亿元将投资于绿化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将近拟募资的一半。
而此前,2009年东方园林8亿元IPO募资中,已有1.5亿用于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却没有看得见的收益。
“投资苗木收益率100%,只不过平均计算,苗木产出期要4年,因此还没有产生效益。”何巧女告诉记者,目前东方园林苗木基地8000多亩,未来计划是10万-15万亩,“即使从现在开始投入12亿建设苗木基地,到2015年,出产的苗木也只能供应公司苗木需求量的20%。”
对于五年内是否再次增发的问题,何巧女没有排除可能性。
“如再增发,就是针对城市公园运营项目的。”何巧女表示,公园运营业务在国内尚属新兴事物,东方园林也处在探索阶段,“如果这块做得好,利润高,探索成功,机构有兴趣,就不排除可能性。”
蓝图很美好,但现实很窘迫。
头顶高成长光环已逾两年,东方园林给投资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好却不那么“耀眼”。一旦定向增发,东方园林从资本市场募资将逾30亿元,而2009年上市至今,东方园林两次分红派现合计仅3000余万元。
“这是家处于高成长期的企业,买就要拿得住。”上述沪上券商研究员表示,上市公司现金流不足情况下,分红少可以理解。
那么何时才能兑现?
“公司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会同时兼顾投资者对分红派现的需求。”何巧女称。
多家券商研报均提到PEG(PE/预期的企业年增长率)指标研判东方园林股价是否被低估,结论是“严重低估”。
若此,一众机构投资者的表现可谓极不“淡定”。
东方园林2010年年报显示,易方达、华夏、广发、中银旗下多只基金占据其十大流通股股东前7席,而据2011年一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广发已不见踪影,另外6家则均有不同程度减持。
推荐阅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