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生态建设写进众多全国代表提案

2012年03月13日 09:56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3月13日消息: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12年3月5日正式开幕,会议开幕以来,全国各地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继公园建设,城市化方面的提案后,全国各地代表带来的众多提案中,还重点涉及了生态建设方面的提案。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优势,只有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下是本网编辑整理的部分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提案,希望能引起更大范围内的关注: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三大湖泊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 

近年来,太湖“喊脏”,鄱阳湖连年“喊渴”,青海湖生态脆弱的报道时常出现。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我国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今年将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鄱阳湖:保持一湖清水需多措并举 

最近这十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了将近一个月,水位也比正常低,对整个湖的生态造成了影响。为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2008年,江西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省水利厅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2009年,国务院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卜漱和等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后应加强采砂管理、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加强流域大型水库工程的统一调度,恢复调整江湖关系,减缓长江上游大型水库蓄水影响等一系列应对以上鄱阳湖水问题的措施。同时,尽快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最为显著,工程主要任务为生态环境保护、灌溉、城乡供水、航运及血防等,并具有枯期为下游补水的潜力。 

太湖: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沉重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内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密集。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起全国关注。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江苏、浙江各安排五项新建工程,分别投资250亿元。结合水利部对全国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江、浙两省又安排了有利于太湖水环境改善的建设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工卜漱和指出,污染物排放量远超水环境容量,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工业点源治理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环湖净水厂工艺落后,有关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等是主因。太湖污染的治理难度较大,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沉重。需要国家支持、相关省市通力合作。要切实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严禁沿湖及主要支流周边各级政府以招商引资等为名让重污染企业落户,要严肃监督检查并加大违法处理力度。 

青海湖:蓄水增湖不能松懈 

青海湖也曾经历过“喊渴”的年代。数据显示,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2004年末,青海湖水位共下降了3.7米左右,平均每年下降7厘米多。由此带来的湖水盐度加深让裸鲤等鱼类不堪其“咸”,数目一度下降明显。 

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进入了增长期,而且已经连续6年呈递增态势。2005年至2009年底,青海湖水位已上涨70厘米。专家们认为,降水偏多是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2004年到2011年,环青海湖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至2000年平均值增加了13%。下一步还得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增加退耕还草、均衡草原牲畜承载量,让青海湖永远碧波荡漾,造福百姓和后代。

东江湖保护进入全国两会视野

素有“东方瑞士”美称的东江湖,面积160平方公里,湖泊总库容91.5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东江湖作为我省蓄积量最大的一级饮用水湖泊,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湘江流域及其生态环境,关系到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由于受水土流失、地质性灾害、农业和重金属污染、生活垃圾等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东江湖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据悉,为加强东江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在省、市政协的强力推动下,东江湖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去年已经被列为主席督办的省政协重点提案,争取解决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

提案建议,将东江湖纳入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范围,并将其纳入国家湘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作为单独的生态补偿主体纳入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范围等。

国家海洋局:将重点推进渤海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

渤海是中国唯一半封闭型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四大海区中最为薄弱。目前渤海海上油气生产规模位居中国各大海区之首,同时承载着中国主要的海上交通运量。种种因素已经对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压力,各种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断加大,各类开发活动占用海岸空间导致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受到损害。

推荐阅读:

两会热点:国家文物局长谈我国文物保护现状

两会海南代表:保护生态就是保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天津:北郊生态公园“原生态"” 供电线路全部藏于地下

大力推进景观林带建设 打造生态优美广东[分页]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海洋局和有关部门将会同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将渤海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工作重点,力求取得实质性成效。刘赐贵表示,下一阶段,要构建渤海重点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体系。他说,要制定出台环渤海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指导环渤海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物入海排放,减少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加快建立海洋产业环境准入和绩效考核体系,研究提高渤海新上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海洋环境准入门槛,充分发挥海洋环保行政许可优化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结构的积极作用,淘汰落后产能,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要积极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布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名录,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组织各类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提升渤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郭层城:加强河西走廊三北防护林生态屏障建设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规划期长达73年,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跨世纪的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是三北工程的重点工程区之一。河西走廊的三北工程自1978年启动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相继完成了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与计划脱节。河西走廊三北防护林“断网缺带”现象严重,低效林、残次林亟待更新改造。管理与管护经费缺乏。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受阻。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影响河西走廊三北防护林生态用水。

为此建议:加大投资力度,保证规划的落实。大力开展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强化管护和科技支撑,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能。立足河西走廊区域特点,突出以封育为主的建设思路。调整修改黑河分水方案,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三北防护林拥有足够水源。

白玛委员说建设三江源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十分紧迫

白玛委员在全国“两会”说,建设三江源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为三江源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的工作十分紧迫。

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已在整合各部门现有监测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局部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但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的监测和分析缺乏战略性的部署,而且因工程上科技投入等的限制,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缺乏衔接,缺乏综合性骨干中心站和监测网络的安排。因此,建立完善长期的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关于进一步推进川西北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提案

水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确保长江、黄河源头的水量水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长期战略任务。做好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团结和跨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川西北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湿地萎缩、退化现象严重。二是草原沙化现象加剧。三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程度不断加剧。四是鼠害快速蔓延。五是地震地质灾害频发。六是工程性缺水严重。

为保护“中华水塔”,我国于2005年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当前,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二期工程也已提上日程。川西北高原与青海三江源地区同为长江、黄河的水源地,同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但因行政区划的分割,导致给予两地的政策措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统筹两地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促使川西北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民族团结协调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丽水市是中国生态第一市,在以山区为主的丽水市,半数以上乡镇不考核工业税收、招商引资,而是考核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为了保护环境,牺牲了很多GDP。”全国人大代表、丽水市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在两会上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国家曾经在新安江流域等地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浙江2011年给予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每年19元。但据测算,如果按林业消长平衡的要求进行采伐管理,剔除投入、人工成本等,林农每年在每亩生态公益林上的损失收益为120元左右。其他如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没有列入补偿范围。为此,钟昌明建议: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利用环境管理手段,实施差异化补偿;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的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希望国家加大对污染减排方面的扶持,真正把生态保护绩效作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指标,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工程上尽可能地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单增庆代表:努力把大兴安岭建成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

全国人大代表、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单增庆介绍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67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87%,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之一,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功能区建设和推进林区可持续发展两大主要任务,在综合分析发展潜力、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审慎地提出了建设“生态优良、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科学、全面地解答了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中面临的生态保护、经济转型与民生改善等方面重大问题,将新林区建设落实到了可操作层面。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优良、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活富裕”。

推荐阅读:

两会热点:国家文物局长谈我国文物保护现状

两会海南代表:保护生态就是保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天津:北郊生态公园“原生态"” 供电线路全部藏于地下

大力推进景观林带建设 打造生态优美广东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