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建筑异地"复建"应量力而行

2013年11月26日 11:41中国旅游报

中国园林网11月26日消息:广东的地界,花巨资“复建”晋派大院和徽派大院,迅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事实上,近些年,古建筑异地“复建”的事例逐渐多起来。只是这次异地“异”得有点远,还跨了省。
如果此举仅是出于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动机,那么,这种意识本身就应该值得肯定。而且,一味指责这些异地的东西在当地没有文化根基,并不明智。
文化吸引人的,除了共通性,还有互补性。晋派大院和徽派大院,完全可以满足广州当地人“互补”式的审美需求,甚至也并不排除若干年后会成为广州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清以来,北京就建有大量的外省会馆。这些建筑显然与其时的北京建筑也格格不入,而如今,它们已经演变为北京独有的“会馆文化”。
只是,回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上,我们必须提醒,这些古建筑的异地“复建”会涉及很多专业问题,需要配合着大量的资金、知识、技术等完备条件。从拆分架构、运输材料、组装搭建再到日常维护、持久运营等等环节,都需要相关方面综合考量,量力而行。
如果此举还有“经营”的考虑,那就必须更谨慎些。建设方必须要考虑到外地游客是否愿意到广州来看晋派大院、徽派大院等现实问题。“拼贴”出来的异地建筑的吸引力上,自然是要打折扣的,游客完全可以到山西、安徽当地去体味更原生态的风格建筑。
当然,如果此举还有更“复杂”的考虑,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了。

推荐阅读:

中外“文保”经验:古建筑需保护更需利用

福建漳州:“三坊七巷”文川里古建筑将暂缓拆除

山西:太山龙泉寺多座古建筑将复建

苏州:贾珺述说着古建承载了城市的记忆

(来源:中国旅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