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松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园林网4月22日消息:第五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21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办。以下为王如松在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王如松认为:生态是联结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眼前和长远的一种关系、机理、状态和过程; 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生产之术、生活之理和生命之魂。环境为体、经济为用、文化为常、生态为纲。而中国就要走一条“生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五位一体;文明贯穿认知、体制、物态、心态四文一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谈到“城市与绿色发展”时,王如松说,生态文明不等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物质代谢环境 、生态服务环境 、生物共生环境、社会生态环境 、区域发展环境。生态文明则是发展的上层建筑,包括人与环境的耦合关系 、进化过程、融合机理、和谐状态以及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伦理和文化素养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绿化。
王如松认为,小康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测度指标包括以下几点:自然需水占用率:指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占用的原用于维持本土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水资源量的比例,一般应低于35%;生态服务用地率:指建成区内城市农业、林业、绿地、湿地及自然保护地面积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一般应不低于建设用地的两倍,非工程性硬化地表不超过建成区面积的20%;生态能源利用率: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一般不低于10%,强热岛效应地区(温差超过2℃)面积率, 一般不超过10%;生物多样性保证率:本地物种比例一般不低于65%,生物多样性逐年上升至健康生态系统水平;生态代谢循环率: 城市代谢中可再生物资的循环再生率,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率,产业及园区生命周期管理率逐年上升至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
王如松提出,城市要实现绿色发展,有十个方面的指标:
1、健全的肾肺生态
城市非工程开旷地表100% 可渗水透绿,屋顶和立面绿化、绿地兼湿地功能,湿地兼生态给排水功能,社区内及近邻生态服务面积不低于建设面积的三倍。
2、健康的代谢环境
安全适宜的饮、食、住、行环境,低的热岛效应和灰霾日数, 社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生物垃圾堆肥、节水节能和生态卫生设施齐备,人居环境要接地气。
3、凸显主动脉
城镇和产业园沿轻轨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主轴糖葫芦串型布局,城镇间由生态服务用地隔开。生态交通网络覆盖人口超过城市人口的80%,从主动脉上任何一站乘快速直达公交到城市中心不超过半小时。
4、混合多样的生态功能
居住、工商、行政和生态服务功能混合,城市一、二、三产业配套,以业定城、以生产带生活。1/3以上职工能就近上班, 他们从家到工作地点乘公交车正常情况下不超过20分钟。
5、宽松的红绿边缘(编辑注:王如松认为城市生态=绿韵+红脉。绿指生命活力自然本色,红指动物血脉能源本色)
破解摊大饼的城市格局,建设用地和生态服务用地的边缘效应带尽可能的大。城市绿地率、绿视率、绿线率高。居民步行到最近的大片绿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
6、紧凑的空间格局
从平面向空中和地下空间发展,街道及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推荐6-10层联体互动型居住小区,社区人口密度不低于1万人/km2, 容积率不低于2。
7、低能耗低废弃高效率
建筑空调和供热的能源80%靠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热电气冷联供; 80%以上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和资源化。
8、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标识
凸显当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优势特征、标识、文脉、肌理以及顺应本土不利生态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城市的色调、天际线、生物多样性和优势度、土特产鲜明。
9、民本公交
居民高峰期出行90% 以上是公交、自行车或步行等生态交通,步行到最近公交站不超过10分钟。公交车,自行车,私人小汽车人均占用的停车与行车空间比例为1:2:32。路边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公交车乘客、坐轿车的人对于接受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比例分别为城市公园污染水平的2倍、4倍、6倍。
10、民风淳朴邻里交融
社区和睦、治安良好、积极参与、文体设施与场所健全,2/3以上居民能天天见面、周周交流,每家主妇能叫出本社区至少20户居民的名字。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