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迪老人
中国园林网12月19日消息:家住长桥街道楼园小区的潘孝迪老人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无偿帮小区绿化,给居民、敬老院送花苗、盆栽,怎么就是“占用公共绿地”了?
在楼园小区深处,一排居民楼的围墙外,狭长条的绿化带里,有一块是八旬老人潘老伯的“植物园”。说是植物园,其实更像是一个开放式苗圃,大约100多平方米的地面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多数是盆栽花草,也有高大的树木和藤本植物直接种在地里。据说园内共有绿色植物百余种。即便现在已经入冬,花圃还是郁郁葱葱。二十年来,他在这里陆续培育了近万株花苗,用来馈赠居民、美化环境。最近,他还无偿向上海植物园捐赠欧洲络石、仙人掌科猪耳掌、南美鸢尾等9种共18盆较珍贵的植物,让它们在植物园安家。
“绿地”原是建筑垃圾堆
潘老伯觉得委屈,事出有因。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后绿化并没有配套种好。看到光秃秃的建筑垃圾堆,潘老伯觉得碍眼,决定要为小区做点事。“以前从来没种过,完全是门外汉。”1995年潘老伯退休后,开始一门心思学种花草,并且看上了小区内一块废弃绿化带。
潘老伯选的“绿化带”与一般公园绿地完全不同。光清理建筑垃圾,他就用翻斗车陆续装运了十几次。对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人来说,“真好比愚公移山”,潘老伯回忆。那时,他整日翻地碎土,清理地面垃圾。土地里布满了坚硬石头,他就用手一块块捡出。“几乎是种一茬,就要捡一遍石子。”为了改良土壤,潘老伯又四处搜集枯叶,铺在土里等它发酵吸收,这才有了适合种绿化的沃土。
至于花种,看到谁家有好的品种,潘老伯总不忘讨要一两根枝条。有次,他见到朋友种的络石开着密密的白花,煞是好看,就要了枝条来扦插。摸到诀窍后,潘老伯的络石繁殖出许多盆,扦插成活率也越来越高。后来经植物园专家鉴定,他种的这个品种又叫万字茉莉,现在已经被“入园门槛”颇高的植物园收了进去。潘老伯一高兴,又扦插了100棵,准备送给敬老院、卫生服务中心等。他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邻居对私种花草褒贬不一
“挺好呀,我们不出小区就能看到很多花。”采访中,部分小区居民表示,义务绿化的行为可以接受,“以前寸草不生,只有建筑垃圾,这跟绿化带里种蔬菜不是一个性质。”
很多居民会将自家过期牛奶、宠物粪便、放久了的黄豆供潘老伯沤肥;还有居民送来种植工具、各式花盆。潘老伯还吸引了许多“花友”。家住汇成一带的姜师傅自称是潘老伯的铁杆粉丝:“潘老种植的花,总是开得又大又艳,果实也总是又多又甜。”小区里还有年逾九旬的花友,潘老伯会上门帮他们翻盆、修剪花枝。
但也有居民直指,他占用公共绿地。小区道路窄、停车位紧张,一些有车的业主停车不便,曾主张砍掉他种在绿化带外侧“碍路”的树,或移到不影响停车的角落里,潘老伯不同意。曾有一度,有居民偷偷扒了一圈树皮,想让那些树死掉,结果树顽强地活了下来。
更让居委会为难的是,潘老伯的行为起了“示范”效应:一些居民在绿化带里种上了菜,还振振有词,“他能种花,我为什么不能种菜?”
按照相关规定,小区内的公共绿化属全体业主所有,应由物业公司管理。有律师表示,居民若想在公共绿地栽种植物,应遵循尊重大多数业主意愿或利益的原则,即应征询业主大会或物业公司意见,否则业主单方行为可能违反物业管理规定。
那么物业管理公司这些年为何不管?居委干部坦言,老小区物业费低,只能维持基本的保洁、保安,物业公司哪里顾得上这些。相比停车难、房屋维修、平改坡等“大事”,小区绿化问题只能“靠后站一站”。
居民的热情需要引导
最近,楼园小区得到街道支持,准备整体推进绿化改造。
潘老伯的小花园植物多,但从整体看,有点杂乱,不太美观。居委干部说,他们与潘老伯沟通过几次,希望他把绿化带让出来,仍保留他种的较珍贵植物。另外,可以在小区一个偏僻角落里给种花爱好者提供一块场地。潘老伯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渐渐种不动了,会把这些花草交给物业管理。
潘老伯的粉丝姜师傅在自己小区找到了更好的解决路径。他与物业公司合作,由物业公司出方案、选址,他负责树种和种植。“物业省了钱,我种了花,居民分享了绿色和好心情,大家都得益。”而离他们不算远的梅陇三村,绿化爱好者被组织起来搞低碳环保活动,居委会腾出天井供他们培育花苗、菜苗,小区“阳台绿化”蔚然成风。
“公共绿化需要统一规划,但居民的热情更需要引导,引导得好,就是社区治理最大的资源。”街道工作人员不无感慨地说。
推荐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