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7日消息:当前,环境问题已然成为最重要、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同时,环境保护也是系统而长远的发展问题,涉及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思维观念的根本转变,无法一蹴而就。
对经济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而言,建设生态文明,首当其冲是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以山西娄烦县为例,作为重要供水源汾河水库所在地,每天要为太原提供近一半的饮用水,还担负着为汾河中下游提供洁净水源的重任。保护水源,保护生态,责无旁贷。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水资源保护制度之后,娄烦遇到了生态建设、水源保护与产业转型、群众脱贫致富难以统筹兼顾的尴尬。
全县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占总面积的55.32%,数千万吨煤、铁等矿产资源因让位于生态保护而停止开发。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取缔污染企业150户,关闭尾矿库96座,关停淘汰污染严重、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的企业245户,拆除清理污染设施设备127处,切断工业污染源。
但仅有生态保护还不够,发展迟滞,群众依然不能答应。“穷县办大事情,小县担大责任”,这样的焦虑该如何化解?产业转型的空间在哪里?
娄烦编制了全县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除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外,娄烦还按照“生态开发、保护开发、适度开发”的原则,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过程的生态破坏,积极对工业企业进行优化提升,形成生态、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
解“两难”,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是重中之重。我们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建立了以水源保护和生态功能保护为纽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同时,成立了与水源保护相匹配的省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并建立由省级财政为主,市、县级财政为辅的多级饮用水源地保护投入机制。
我们还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完善生态产业扶持政策。由生态受益方出资建设生态补偿扶持开发区域,引导县域劳动力就业、开展生态移民搬迁,为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易地生态扶贫搬迁提供新机遇。下一步,娄烦将紧紧抓住山西作为全国唯一资源型地区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走出一条生态经济良性互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张磊,山西省娄烦县县长。)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