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1日消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是生态建设本身之要义,而且关系到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加强干部管理,推进生态文明的组织制度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在生态文明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制度:
一是入职选培制度。干部选拔中,要在注重其基础硬件基础上,侧重专业化、知识化。重点选拔一批具有环境知识、生态思维、环保技能的管理型人才,并使其在环保部门或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通过生态进各级党校及社会主义学院的干部培训课堂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让学员学习生态知识、接受生态理念、掌握生态技术,在工作中树立和践行生态发展观。
二是在任考核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对领导干部的在任考核进行配套改革是重要任务之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明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的说明不仅局限于生态本身,还涉及生产、生活各方面,比如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等。《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和第十六条在考核对象上也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的考核要全方位,考核对象要全覆盖。
在考核内容上,要将生态文明纳入绩效考核,建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就生态文明操作层面而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实行分类考核,设置共性考核目标和个性考核目标。要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合理解释和利用考核结果,正确输出考核建议。
在考核形式上,要理清干部考核种类,将生态文明考核融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任职考察等各种考核和考察中;另外,要对与生态文明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进行专项考核,对其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举措和成效问职问责。
三是离任审计制度。要建立自然资产、生态建设审计专门机构,专门从事审计的研究、实施、审计档案整理,为组织任免干部提供依据。要加快理清审计内容、审计结果使用、审计实施主体确认等,配套做好离任审计。要加快评估和建立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要有参照基础。要加快研究自然资源资产,并对环境污染和环境健康等内容进行研究。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甚至空气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要确权登记。
四是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要建立追究部门,可以尝试由当地人大城建和环境工作委员会及环境保护部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共同受理,分别从行政组织和专业视角进行立案调查;要明确追究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后,细化调查过程,强化调查结果应用,组织部门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责任追究;要建立档案,建立干部任职环境责任卡,记录期间批建的重大项目及其发生的环境危害,记录卡应跟随干部档案,并可追溯其环境责任。
五是举报问责制度。鉴于目前环境问题复杂、任务艰巨、利益交织,群众举报制度能够解决地方政府间推诿、不作为和局部利益观阻碍环保工作现象。公众举报,有序参与环境污染监督问责,能够改善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博弈中的不利地位,有力推进环保工作。对不作为、乱作为情况进行问责,可以促使管理部门勤勉为政、科学为政。当前,可以建立人大、政协或非政府组织牵头的问责制度。(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环保局)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