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下的森林公园建设

2015年11月04日 09:25重庆日报张亚飞 兰雪莲

万盛黑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巫山小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

南川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巫溪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园林网11月4日消息: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结合各个功能区域不同的发展定位及任务,作为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森林公园也逐步建设形成了与各功能区发展格局相协调的“四大片区”。从草长莺飞的仙女山、红池坝到峡谷峡江的小三峡、黑山;从郁郁葱葱的金佛山、茶山竹海到都市“肺叶”南山、歌乐山……总面积达290万亩的88个森林公园遍布巴渝大地。

随着科学的建设管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公园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在生态文化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消费型经济增长的有力推手。

1、规模数量稳步增长 体系功能日益完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葱郁的林间,三五成群的登山者沿歌乐山森林公园的健身步道拾级而上,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小孩,在晨雾缭绕中开始了他们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歌乐山森林公园作为重庆最早的一批森林公园,已为市民服务了27年。自1988年建立重庆市铁山坪森林公园和歌乐山森林公园以来,重庆市级以上森林公园由当时的2座发展到了现在的88座,森林公园面积从最初的不足2.5万亩发展到了如今的290万亩。

“重庆的森林公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森林公园占全市国土面积2.3%,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4%,数量和规模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以后,结合各个功能区域不同的发展定位及任务,重庆森林公园的建设更加系统化,不管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逐步形成了与功能区发展格局相协调的“四大片区”,基本达到构建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森林公园网络体系的目标。

除了数量和规模,提升的还有质量和功能。随着重庆森林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重庆在森林公园的发展和建设中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了增强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重庆对部分森林公园的步道、餐饮和住宿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和升级,现已成功打造出在市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仙女山、小三峡、金佛山、红池坝、黄水、茶山竹海、桃花源、南山、铁山坪等森林公园。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森林公园游览步道已超过3200公里,可提供床位4.7万个,餐位9.4万个,“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已基本配套,森林公园接待服务能力正不断提高。

“森林公园不仅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还要实现从优到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为推进森林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重庆还将进一步加快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设施、科普教育设施、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各种安全、环卫设施的建设。

同时,结合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市林业局还将加快森林人家等森林旅游服务品牌创建,打造一批森林旅游精品景区,推出一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并开展市级森林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2、建设投入力度加大 特色品牌精彩纷呈

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重庆打造的森林公园特色品牌之一。凭借丰富优质的森林资源,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斩获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5A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头衔。

目前,武隆县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产值占到GDP的48.6%,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成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

同样依靠森林资源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南川区,围绕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该区成为集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5A景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于一身的旅游强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此外,万盛黑山谷成为全国首家生态养生景区,南川山王坪成为国家首批生态公园,城口大巴山森林人家成为高山避暑休闲的特色品牌……

一张张森林旅游名片的背后,是重庆对森林旅游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以森林人家建设为例,森林人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庆结合市民趋于利用周末、小长假外出休闲度假的新消费方式,创新推出的森林旅游项目。

为规范和引导森林人家的发展,重庆制定了《重庆市森林人家申报管理办法》。同时,市林业局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和防火通道建设资金等用于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市财政仅对森林人家的投入就达到1300万元。

目前全市已认定市级森林人家300余家,不仅有效地丰富了森林旅游产品体系,同时还促进了林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重庆对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完善,出台了《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其中“可规划总面积2%—3%的林地作为森林公园建设接待服务设施的用地”等优惠措施,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投资森林公园建设。

此外,市林业局与市旅游局还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要求各区县林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紧密合作,将森林旅游发展纳入本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森林旅游的资金投入、景区规划、管理、人员培训、宣传促销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森林旅游。

据不完全统计,直辖以来,通过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全市在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

重庆还积极争取国家对仙女山、大圆洞、铁峰山、红池坝、歌乐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编制、林相改造、解说体系建设等项目的补助资金,先后获得资金近400万元,较好地帮助森林公园进行了提质增效。

3、深入挖掘资源价值 森林旅游前景广阔

2014年,重庆森林公园接待游客约5800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约85亿元,分别比10年前增长了14倍和22倍,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以森林公园为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辅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林区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并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森林旅游为林业资源的价值发现提供了有效载体,已成为林业的一项主导产业,同时也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找到了契合点。”市林业局相关专家指出,“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支持森林旅游发展,事实上就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及部分城市发展新区而言,森林旅游无疑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既然作为产业打造,就必须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内涵。为了提高森林公园的旅游观光价值,市林业局将森林公园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纳入特种用途林(公益林)和林地II级保护管理范畴,使森林风景资源的自然度、典型度、富集度不断提升,在实现资源较好保护前提下,旅游产品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内涵的培育方面,重庆的森林公园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如武隆仙女山将“号子”、“哭嫁”等即将消失的民俗形式以及“棒棒”、“麻辣火锅”等最具重庆特色的人文元素融合,打造了中国西部第一部反映喀斯特山水和巴渝文化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永川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结合《十面埋伏》外景拍摄地建设,精心打造景区生态文化,对宋、清古迹进行保护与发掘,增加了公园的人文内涵。

品质和内涵的支撑,使我市森林旅游的“吆喝声”更有底气。为进一步提高重庆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进而推动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产品的营销和推荐上,重庆通过积极开展森林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林业产业招商会、参加森林旅游博览会、发布森林旅游信息等多种方式成功地让我市的森林公园走了出去,把更多的游客引了进来。

在今年首次举办的林业产业招商推介会上,重庆推出的100个林业产业招商项目中,森林旅游类项目接近一半,招商金额超过300亿元,有力提高了我市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此外,作为常态化的宣传手段,市林业局还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国庆长假等旅游旺季前夕,及时发布重庆2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路线图和十大森林生态旅游圈,不仅为市民造访森林公园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也为重庆森林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荐阅读:

韶关界址镇森林公园建成投用

邯郸:高标准打造万亩森林公园

遂宁市西山森林公园已成天然氧吧

东莞:5年来“六大”森林公园变“十大”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