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 环保、健康、安全与节省,是绿色的简单涵义。绿色的生活令人们心向往之。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回应人民对美好环境的渴望。意见通篇贯穿绿色主题,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倡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倡导生态理念在人人心中的养成,真正让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融入每一个人的血脉,并外化于行。
事实上,“人人生态理念”在我国古已有之。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就提出了人类生存需“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的和谐。可以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所共同期望的美好生活境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与消费越来越无度,导致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正逐步失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人人生态理念”遭遇了巨大的危机和考验。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在每个人的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在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首先要有敬畏自然的意识。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人人生态理念”的基因,但同时也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念,这就导致我们缺乏对自然生态敬畏的价值理性。敬畏自然就意味着,我们要从生态均衡、生态保护的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健康的自然观,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形成珍爱自然、呵护生态的社会风尚。只有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才能切实转变工业文明下的生产、发展和消费方式,步入生态文明才有希望。
在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关键要明确每个人的生态责任。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制度托底。因为如果没有对公民生态责任的明确要求和调控机制,就会使一些公民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视为与己无关的事情。要逐步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各项制度机制,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合理、便捷、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将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自我规范意识。
在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必须加强对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始终是提升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动力和传播文明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教育虽已展开,但相当多的公民对生态环境仍缺乏科学的认知,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远没有形成常态。必须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关系生态文明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工程抓好落实,进一步重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用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充实各级各类教育课程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日常道德教育中,着力营造起全民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视角 盛会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