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2日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强调,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严格湿地用途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与森林、海洋共同构成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湿地的建设已成为市民的共同期待。加强湿地保护,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
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湿地和旅游一直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游客对湿地自然状况的期望值和旅游引起的环境问题,会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在湿地中开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对游客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海南省的博鳌,生态湿地游已经成为全省旅游业的一张新名片。博鳌湿地位于万泉河和南海交汇处,因其罕见的海洋湿地地貌,吸引着省内外的游客纷纷前来。而这个湿地景区,也只是海南岛丰富美丽湿地资源的冰山一角。多年来,海南省在保护湿地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湿地旅游,并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同类地区参考借鉴。近年来,海南省在加强保护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中,严格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对已侵占的要求限期予以恢复。同时,全省还积极强化水源涵养及红树林建设与保护,在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
对此,笔者认为海南省在加强保护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中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各地湿地公园的管理者们,能在开发利用湿地中逐步转变管理理念,从打造漂亮的景观式公园、打造旅游胜地中回到湿地公园建设的初衷保护和宣教上来,那么湿地公园将会得到更大发展。因为,唯有保护好在湿地中停留栖息繁衍的各种野生生物,广泛开展亲近自然的各种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活动,才富有更加积极的保护生态意义。
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在湿地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中,切实把握好“建、管、防、疏”四道关口,坚持以湿地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采取综合手段,增强湿地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